即时新闻:
2007-12-25
宁方朋
订阅

310亿元分散1900县市 农保基金现状堪忧

经济观察网讯  记者 宁方朋  中国保险学会日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310亿元农保基金分散在1900个县市,由于管理体制的漏洞,农保基金在全国各省都面临包括投资、管理、利率、支付等各种风险。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保司估计,中央整顿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造成的农保基金损失,全国至少在10亿元以上。

该报告称,中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始于1986年,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迄今为止,全国已有5442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310亿元,有301万参保农民领取养老金。如何评价这样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养老实验,有关方面的认识并不统一,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应不应该搞、在什么范围搞、应该怎样搞,始终未形成共识,致使许多必要的配套政策无法出台。更重要的是,由于政府对农保缺少应有的投入,该方案被学者批评为“农民自己出钱养自己的社保试验”。

除了制度设计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更大的风险来自基金本身。由于基金运营渠道较窄,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运营效率较低,保值增值难度很大。加之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农保基金的一些正常投资由于金融机构被关闭而无法收回,有关部门迄今尚未拿出善后办法。

该报告透露,对农保机构委托这些金融机构购买的“国债”,央行一直坚持认为属“机构投资”,破产清偿的比例非常低。

农保经办机构挪用农保基金也相当普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全国清理整顿农保后,农保机构和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多数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挪用农保基金发工资的事情相当普遍。农保资金由目前的普遍以市县为单位进行管理,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县市农保工作缺乏有效监管,农保基金近乎失控,挪用的发生使得基金长期以来处于慢性损耗的状态中。

在管理体制上,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在全国1900个农保试点县中,多数地方的农保机构还在民政部门,农保在省级已经移交,市县没有移交,依然处于“民政不管,社保不接”的局面。

该报告指出,当初农保机构承诺了比较高的回报率,而增值渠道单一,由此造成的未来支付风险,也使得农保试验不可持续。按照农保基金管理常规,农保资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农保启动之初,银行利率较高,随着1996年央行取消保值储蓄,连续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国债也取消保值贴补。此后,农保机构只能跟着银行调低计息利率。现行农保政策还规定,参保农民年届60岁,即进入给付期,开始从账户提取养老金。给付期的账户余额按8.8%计息(即计发利率)。这一规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延续至今,未曾改变。

鉴于以上情形,该报告建议农保基金管理要向省级统筹管理转变,提高统筹层次,县市主要做好资金的汇集和发放。其次则要积极探索通过商业养老保险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有效方式,未来可考虑采用三方管理模式,即农保机构作为委托人,主要的大型银行作为托管行,金融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同时逐步放开投资限制,从目前的存银行、买国债逐步扩大到其他投资领域。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