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5-23
欧阳晓红 陈哲
订阅

估损30亿 分析师力挺保险股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陈哲 巨灾降临历来都会给保险业带来考验,同时也会带来发展的机遇。

至5月14日,因汶川地震发生保险报案约3188件,已付赔款170.8万元。分析师们称,整个行业预估赔款30亿元,不过这对保险公司的业绩负面影响有限,维持对上市公司的原有评级。而且,灾后保险公司的保费或将大增。

“无论是险企自身的赔付机制,还是整个行业环境,灾后的保险生态会得以改善。”专家称。

影响有限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等均有不同数量的报案,其中中国人寿接到的相关灾区报案最多,预估赔款额突破1亿元。

“对经营的影响不大,既有受灾区域为贫困地区保险覆盖率低的原因,也有多数财产险中地震险免责的原因。”中国人寿有关负责人说,“估计寿险估损大于财险,不过四川保费收入仅占中国人寿总保费的4%,损失甚微。”

标准普尔称,地震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很小。业界也普遍认为地震给保险业带来的风险有限。

中国人保一位负责人称,目前人保财险在四川尚无报案,不过夷为平地的重灾区意味着至少几个月之内,其保险业务将颗粒无收;同时,该公司四川省分公司自身也是受灾者,需要时间恢复正常。

保监会一季度公开数据显示,全国保费收入2979亿,四川148.6亿,占比仅4.9%。

国泰君安分析师伍永刚说,整个四川寿险占全国5.2%,产险占4.3%,覆盖面太小,保险公司承担责任比较有限。他对中国人寿维持原有评级。

伍永刚认为,虽然伤亡人数很多,但由于震源比较偏远,后两项都比较低,地震中心阿坝州寿险保费为零,意外和健康险不到45万元。就国寿、太保、平安等而言,国寿的损失可能更大,其业务覆盖了县城、城镇和农村,而平安较小,其业务范围主要在城市。

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认为,总体上,保险业此次地震的赔付不是很大,预估人身险的赔付总额上限10亿元,财产险的预估总额上限20亿元。

“由于各家公司在灾区业务份额和业务分布的不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测算,地震给平安、国寿和太保三家公司年度利润带来的损失分别在1.1%、2.1%和2.5%以内。而股价估值的下降在1%以内。”不过,王小罡对三家公司还是维持原有评级。

保险股仍被看多

机构对保险股维持原有评级的同时,不乏一些机构在操作中正出现仓位递增的迹象 (中国平安尚不明显),显出对保险股的追捧,即看多保险股的发展前景与利润空间。

Topview数据显示,14日,投资者对保险三巨头均有小幅增仓。

王小罡分析,地震除提高人们投保意识之外,最重要的影响还有两点,一是足以提升对国内地震风险预期,使得今后再保费率上升,直保公司想保障地震风险,就必须以更高价格购买到再保险。而直保费率,上升可能就比较有限,原因是现在贴费、贴条款、贴费率三贴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银河证券也预期灾后保费收入或大增。汶川地区作为西部贫困地区,保险渗透率低。险企给付压力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等城市。而中国人寿在该类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大为50%左右;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基本持平,市场份额约12%左右。

今年一季度的冰雪灾害中保险公司积极理赔,令企业和个人投保意识增强,之后,不少保险公司的险种收入一季度增幅较快。“在财险定价上,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将加强,财险业务发展起底回升,进入成长通道。”业界人士评价。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也建议买入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理由是这两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拓宽。

催生巨灾险

不容忽视的是,“就国际经验而言,保险股在灾害发生后,短期股票价格承压而后恢复,甚至有更好的表现。”余斌说,“从好的角度看,我国长期以来巨灾保险发展严重滞后,这次地震或许将推动中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早在1993年,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保险公司,当时下发了一份通知文件,其保险条款中,明确保险责任包括破坏性地震的概念——震级4.75级、裂度6度以上的地震。

“当年可以部委形式出台一个文,并把破坏性地震做出一个条款,提出巨灾险的概念,现在能否再次推出?”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说,“另一层含义是,此级别也说明是国家对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未到此震级房子倒塌则是建筑质量的问题。”

一位专家透露,1996年在南京曾召开过地震研讨会,当时有地震专家提出未来10年是中国地震活跃期,而会议之后,保险保单中就剔除了地震免责条款。

“如果按当年央行文件签发的去执行,即破坏性地震属于保险责任,其保费费率体系中就应涵盖破坏性地震收入;如果持续到今天,可能现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上述专家说。

从已赔付的寿险金额看,其保额显然偏低,如学生平安险,只有一万元。

该专家认为,“通过地震,也许以后在设计人身意外保额时不妨考虑,理论上应与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身赔偿条款司法解释相吻合,其要求是发生灾害时的赔偿,应是户籍所在地年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