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止于利 上海车险价格战探源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哲 如火如荼的上海车险价格战表面上保险中介是主角,背后却是保险公司自身对市场份额的狂热追求。
“如果把板子单单打到中介的身上,我觉得太冤。”6月19日晚,沪上一家大型汽车保险销售平台负责人对本报称。此前,业内纷纷将矛头指向占据车险市场主要渠道的保险中介,认为他们是哄抬车险手续费、变相降价的幕后推手。
专家认为,价格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对市场份额的狂热追求,使秩序让位于利益。因此,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控,才是治本之方。
无力的红线
当铺天盖地的车险广告袭来的时候,年初刚换车的丁小勇(化名)感到应接不暇。由于自己购车的这家4S店具有车险的兼业代理资格,她索性把买保险和上车牌这类事,一并交给4S店的工作人员。
不过,半年未满,丁小勇就接到经纪人换车险的建议,理由是新车险便宜,可享7折优惠。除此以外,经纪人还能从新的保险公司拿到20%以上的回扣。
也就是说,这家新兴的大型保险公司,给保费打了一半的折扣。
这或许可看成是今年夏天沪上车险市场的一个缩影。据本报调查,虽然车险有着包括保险公司代理人、险商电话直销、汽车4S店、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却无一不以削价为招徕生意的重要招牌。
其中,国寿产险、安邦保险、渤海保险等一些中小型和新兴财险公司,和人保产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老牌财险公司,要么受到中介机构的力推,要么获取了电话直销保险产品的牌照,可打出更为可观的折扣。
“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不参与价格战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沪上中型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18日告诉本报,“车险难盈利,这在业内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但是大家都还必须为了市场份额继续做。”
“市场已经乱到一定程度了。”一位国内保险业权威人士说,(车险)成了一个“怪胎”。
据介绍,每年上海保险行业公会都会牵头,建议沪上所有财险公司依照 《上海市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自律公约》承诺,保险公司的车险手续费,包括给顾客的折扣费及中介佣金,交强险不能超过4%,商业车险及附加险不能超过15%。而早在两年前,保监会规定,商业险折扣不得超过三成。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份车险公约,几乎每年都要签署一次。而其本身似乎却并没有在市场竞争中被恪守。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各家险商便纷纷降价,公约因此成了一纸空文。
“义止于利,”复旦大学保险学系主任徐文虎说,“毕竟车险自律公约属于自律文件,没有太大的强制力。”
这一次,这条红线又被弯成了一个圈,回到原点。上海车险价格战再次打响。
真正的搅局者
而价格战背后的肇因和市场各方的利益思考,数年来却始终模糊不清。对此,相互之间习惯了合纵连横、亦敌亦友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各执一词。
一位保险上市公司人士告诉本报,2007年上海地区65.4亿元车险保费收入中,中介渠道贡献了近81%的份额。“尤其个人车险业务,中介占据了近九成市场。”
上述人士称,目前车险市场中介主要以汽车4S店、传统保险代理机构和新型保险网络平台为主。
据其介绍,在保险中介中,4S店的客户资源大多来自新车车主,很多客户对汽车投保的概念不甚清晰。因此近水楼台的4S店,虽然折扣不多,却盘踞着大份额的新客户市场。
折扣较多的是保险代理机构,他们是市场上传统主力。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两端都具有丰富资源的他们,往往因为较为专业而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而保险网络销售和服务平台,采用电话、网络、刷卡等创新型营销模式,以整合车险的销售和服务等产业链上的资源为主要特色。
前述沪上某车险销售服务平台负责人表示,如果把板子全部打到中介身上,是不公平的。“保险公司跟中介都拴在(车险)这根链条上,他们本身就处于强势地位。降价的事,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该人士认为,保险公司本身对市场份额的追求是形成价格战的主因。“新兴的财险公司都想在市场上迅速分得一杯羹,而在目前的市场氛围下,价格战往往效率最高。”
“另一方面,以平安、人保为首的数家财险公司,自2007年年底始,陆续获得电话直销的牌照后,拥有在7折保险的基础上再打10%~15%折扣的特权,等于给其他保险公司,甚至保险中介设了一道门槛。新兴的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之间,自然要寻找新的空间进行合作,降低价格。”该人士说。
上述人士表示,相对而言,人保、平安、太保等公司收取的车险保费,要稍稍偏高。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公司运营成本较高,财务更为规范,灵活性不如中小型保险公司。”
亟待监管
“价格战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市场份额成为了保险公司目前重要的业绩考核指标。”徐文虎表示,从宏观视角看,这也是一个新兴保险市场必须经历的阶段。
前述保险上市公司人士也认为,价格战直接关系市场份额,只要有一家率先出手,其他公司就不会坐视客户的流失,而纷纷跟进。“甚至不惜以亏损为代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上海保监局第一季度金融分析会传出的数据显示,今年首季车险市场 综 合 成 本 率 已 达125.9%,亏本近120万。
不过,对于车险市场越做越亏的说法,徐文虎并不认同,“是否盈利,关键在于保险公司内部是否做好风险管控。”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则认为,财险公司主要靠投资收益来弥补车险业务的亏损。不过,今年证券市场的单边下跌,给这种思路带来巨大的风险。
“要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仅仅靠自律是不行的,更要加强监管。”徐文虎说,屡屡突破红线,原因可能在于之前犯错误的成本太低。
针对下一步如何加强对上海保险市场监管等问题,本报向上海保监局发函,但至截稿之前,对方未予置评。

- · 曾轶可“虚火”盛 | 2009-08-13
- · 女子醉悬高楼惊动谈判专家 12楼窗外呆两个半小时 | 2009-08-13
- · 千万富翁二奶携女索百万遗产 发妻拒认其身份 | 2009-08-13
- · 广州首现甲流重症病例 17岁中学生仍中度昏迷 | 2009-08-13
- · 谢晋遗孀诉宋祖德案开庭 律师辩称博客被“黑” |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