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金抽身千亿券商资产,三方势力暗中角力
近期,包括中国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申银万国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汇金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建银投资”)控股或参股的券商正在酝酿股权结构重整,起因不仅是汇金公司三年前入股时签定的“三年退出之约”,更是证券监管部门即将实行的“一控一参”政策。
虽然在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最初入股券商的协议中曾有两年的宽限期,但知情人士表示,由于“一控一参”政策的即将推行,除非特殊情况,汇金系券商都将在政府意志的主导下很快完成股权重整,而2009年上半年则会是重整的高潮。
据业内人士估算,参考目前上市券商7-24元的股价,汇金系所持130亿股左右券商股权的市价总体上超过千亿,其中大部分股权面临易手,因此也引发了中央、地方政府与各大金融机构之间的暗中角力。
股权重整
2008年6月,建银投资将其所持有的西南证券41.03%股权转让给重庆渝富这一家重庆当地带有政府性质的公司,而此次股权转让也被业内看作是汇金系券商重整的一次预演。
此后,坊间多有汇金公司或者建银投资出让手中券商股权的传闻,而直到2008年岁末,汇金公司才开始真正采取动作,也拉开汇金系券商股权结构重整的大幕。
据上海市政府的内部人士介绍,按照200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两家证券公司深化改造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有关事项的请示》中的相关约定,汇金公司正计划于2009年1月出让当时注资所得股权,首先操作的是10亿股国泰君安股权。
“最初上海市政府指定上海市属国有金融投资企业——上海国际集团及其子公司上海国资公司来承接这部分股权,以达到加强对国泰君安的控制,上述两家公司也基本上是代市政府持有股权。”上海国际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国泰君安的高层管理人员一直以来是由市政府通过上海金融工委直接指派,股东对公司管理的影响基本不大。
然而,这一设想却尚未得到证券监管层面的认可,知情者透露,“原因在于即将实行的‘一控一参’政策。”
根据2008年4月23日公布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2个以上的证券公司受同一单位、个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相同的证券业务,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鉴于上海国际集团名下间接控股了上海证券,上海国资公司是国泰君安的第一大股东,这两家具有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公司又同时参股了申银万国,本身就面临着“一控一参”政策下的调整,因此再增持国泰君安是否合适让监管部门感到犹豫。
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汇金所持的10亿股国泰君安股权将转让给国家开发银行,如果此事成真则意味着“一控一参”政策将更加迅速和严格的来临。不过,截止发稿本报尚未获得国泰君安等有关方面的正面答复。
机构争夺
2005至2006年的一年多时间里,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携带着过百亿资金陆续对处于市场失灵并极度缺乏流动性的券商实施“散金”行动,而这一笔笔具备开发性质的注资的确给证券行业带来了生机。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开发性质的注资,注定了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在退出时不会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寻求过高对价,这也必然会引发各个利益方对这一批股权的觊觎。
事实上,除了国泰君安之外,其他一些汇金系券商的股权结构也在悄然酝酿着重整。
据本报了解,目前建银投资正准备将名下除宏源证券 (000562.SZ)和西南证券之外的其他券商股权转移至汇金公司名下,包括中金公司、中投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瑞银证券、齐鲁证券,抢先完成对“一控一参”政策的达标。
而汇金公司通过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有的55亿股银河证券股权,则可能划转给投资者以保护基金公司。
另据本报了解,目前申银万国的25亿股股权已经开始由上海本地国有企业通过上海市政府向汇金及更高层表达接手的意愿,而其他几家券商的股权也引来了包括央企在内的诸多企业的暗中争夺,不过最终谁能胜出则还要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意志。
而多数券商内部人士还透露,其实需要解决“一控一参”政策的券商股东远不止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诸多钢铁企业都同时参股了多家证券公司。不过目前业内似乎也有一定默契,即在交叉持股的两家或者更多家股东间进行换股操作,使得一些分散持有的股权集中到一家券商那里。

- · 曾轶可“虚火”盛 | 2009-08-13
- · 女子醉悬高楼惊动谈判专家 12楼窗外呆两个半小时 | 2009-08-13
- · 千万富翁二奶携女索百万遗产 发妻拒认其身份 | 2009-08-13
- · 广州首现甲流重症病例 17岁中学生仍中度昏迷 | 2009-08-13
- · 谢晋遗孀诉宋祖德案开庭 律师辩称博客被“黑” |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