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五开到三七分外资保险弃股权谋发展
张云
2011-01-19 07:10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云 历数国内近30家合资保险公司,除了中宏保险、金盛人寿中外持股比例是49誜51,基本上都是50誜50的格局,这种持股关系一度形成了除了董事长来自中方,总经理来自外方,高级管理人员和精算、投资都由外资主导的局面,但是这种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

面临中资的强势,“与其两败俱伤,不如退一步找到新的赢利点”,沪上一位有银行背景的合资保险负责人表示。

股权变局

去年一年,交通银行控股交银康联、建行入主太平洋安泰、金盛傍上工行大佬、中荷人寿被北京银行主导、恒康天安人寿转制为中资寿险,就连中资转外资的华泰人寿主要由中方股东负责业务开拓,再加上之前的光大永明、正在变化的信诚人寿、海尔纽约,中方股东掌舵的合资寿险有9家,约占合资寿险公司的1/3。

这样的格局在五年前简直无法想象,强势的外资股东凭借自己国际保险大鳄的地位集体涌进中国,希望自己主导抢食中国保险业这块最美味的蛋糕。

“这样的变局非常有戏剧化”,沪上一位合资保险部门负责人表示,合资保险的牌照在90年代非常紧俏,都是国家间总理层面会晤敲定的,所以最初外方股东颇占上风。保监会成立以后,规定外资股权不能超过50%,但是外资依旧很强势,现在主动示弱有不适应中国市场的无奈,有些则是因为中方股东强势干预。

近日,海尔纽约人寿正式发布外方股东纽约人寿退出的消息,随之海尔集团所占股份升至70.76%,这可谓合资保险中第一家因为经营不善等问题而选择被动离场的案例。

据保监会资料显示,海尔纽约人寿是海尔集团和纽约人寿各自以50%的持股比例于2002年成立的合资人寿保险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注册资本为8.35亿元。

成立8年来,海尔纽约人寿除上海本部外,仅开设了四川、青岛、江苏、湖北、山东等5家分公司,业务范围也限制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5省市以内。

去年前11个月,海尔纽约人寿总保费收入41709.42万元,在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排名第21位。

这样的局面不乐观但是完全不至于选择放弃,一位海尔纽约内部人士表示,相比较以往股东的和平分手,海尔纽约内部闹腾了很长时间,期间三换外方管理者,目前主要是海尔方在运营。

纽约人寿保险国际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穆慈表示,这个决定是慎重的,双方均认为有一个股东持有绝大多数股权对公司的发展是有利的,而这个股东是海尔。

“从最初提供资源,配合业务开展,中资股东变得越来越强势,希望靠自己的客户资源改变发展思路”,上述合资保险负责人告诉记者。

位于广州的信诚人寿,其中方股东中信集团也表现出主导的欲望,除了频频换帅,聘用本国籍CEO,集合中信集团资源全力支持信诚业务外,记者了解到,公司已经确定今年3月份迁都北京,走近中信集团这棵金融大树。

以退求进

“与其两败俱伤,不如退一步找到新的赢利点”,沪上一位有银行背景的合资保险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进入中国市场十几年来,外资保险面临的一次理念调整。

“当初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保险巨头都强调尊贵的身份,希望得到高端、品质化的认同,但是保险产品无形、无直观感受,很难博得消费者对其他进口商品一样的青睐,走中资的人海战术又行不通,只能改变思路,不惜以降低股权引进资源”。

细数过去一年控股合资保险的大都拥有金融背景、客户资源的行业巨头,而这样的变局也正吻合了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发展需要,那就是高端产品+强势渠道,既能避开中资保险的竞争焦点,又能突出特色,节省成本。

以变身中资身份的光大永明为例,截至去年11月份,保费达到44.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1.16亿元增加3倍,一度冲至外资保险第一梯队,在多个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由北京银行主导的中荷人寿也在去年11月份实现11.4亿元保费规模,同比实现60%的增速。

而目前在市场上活得不错的几家合资保险,无不是有银行这样的渠道在背后撑腰,联泰大都会背后有花旗银行,汇丰人寿有汇丰、恒生等。

在普华永道的针对外资保险做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未来还至少有两家希望通过股权变动来改变目前的状态,而众多金融平台希望增加个保险牌照的梦想也一直在前行,想必未来几年合资保险的变局会继续。

保险业专家郝演苏认为,合资保险一直在经历三大悖论,一个是中外股东五五分成的模式,各有资源,谁说了都算,也意味着又都不算,容易产生分歧,另外一个是高端的定位,一方面外资希望保持外资保险的高端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找不到适合做高端业务的人才和渠道;第三个悖论则是监管,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多批几个分支机构,但是又没有财力、人力实现迅速扩张。这样通过股权变化引进新的合作者,虽然难以依附单一大股东做大做强,但对于目前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尝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