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损失不足200亿元
肖君秀
2011-04-27 08:17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肖君秀 据一位接近外交部官员人士透露,利比亚政局的动荡造成中国企业损失约在198亿—199亿元。

针对目前媒体纷纷报道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损失200亿美元,上述接近外交部官员人士对记者说:“我看到外交部有一些数据,损失为198亿-199亿人民币。”同时在近期一研讨会上某外交部官员也对其透露,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损失为198亿-199亿人民币。

“外交部的数字有无公开我不清楚。”上述接近外交部官员人士强调,外面报道的数据“200亿美元”没有事实根据。

针对“中国企业在利比亚200亿美元(或千亿人民币)损失”的说法,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东也称,这些说法并没有一定的事实和法律根据,有些还存在虚报损失数据错误。

合同额188亿美元≠损失188亿美元

近两日,媒体纷纷报道称“中国企业在利比亚受损200亿美元”。其主要依据是商务部透露中国在利比亚的合同金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3月下旬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根据商务部掌握的资料,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 

对于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具体损失金额究竟有多少,姚坚仅表示,对于中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实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人员比较有效、有序撤出的前提下,我们会同有关商会和企业,开展了在利比亚大型项目的资产评估和损失评估工作,妥善处理相关的后续事项。 

姚坚还称,由于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在海外投资“走出去”的重要地区,中国和这个地区也有比较完善的经贸合作机制和相应的工作机制,我们也会通过这些机制来保护中资企业在利比亚、在西亚北非地区受到的影响。

商务部并未公开具体损失的数据,仅透露了所有合同金额的数据,而合同金额与企业已产生的损失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朱伟东表示,这188亿美元只是完成合同项目后应该获得的款项,如果项目只完成一部分,投资者就只能获得其中的部分金额,不能把项目总金额都纳入到损失数额中。

那么如何评估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损失呢?朱伟东撰文称,利比亚《民法典》规定,合同损失赔偿仅包括实际损失和利润损失,损失应是直接因违约产生的,并且是可预见的损失。由于合同项目金额是确定的,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损失主要是实际损失,包括设备、资产的损失,以及从利比亚发包方应收账款的损失。

而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大多是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期限一般都有几年,可见实际损失与合同金额相差甚远。同时,在利比亚时局稳定之后,中国企业还可以对新政府进行索赔。

而且,中国企业在撤离前也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以将损失尽量减少,如向利比亚业主移交部分机器设备和建筑材料,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存档;一些利比亚人也主动看守中方工地等。

保险赔4亿  损失“赤裸裸”

3月份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向数家在利比亚有投资金项目的投保企业支付了赔款,如已分别向葛洲坝集团、中国建材赔款1.62亿元和4815万元,向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宏福建工集团预赔首笔保险金4631万元、8568万元。上述保险赔付数字加起来不过4亿,仅占总损失199亿元的2%,可以说,此次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损失是“赤裸裸”的。

国内75家企业(包括13家央企)在利比亚投资,为什么仅有廖廖数家投保拿到赔偿呢?

“一是出口投资企业不懂(出口保险),二是舍不得花这笔钱。”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利比亚大规模撤侨、同时造成了重大的投资损失之后,很多人会打听这个保险业务,中国信保的业务会有大的提升,每次这种大规模损失发生之后都会对保险业务有促进。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还认为此次保险赔付低,首先在于中国国民和企业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对保障性的投保都感觉不是太重要。同时郝演苏认为此次出口投资损失惨重,不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事情,“一是走出去投资的企业首先要自己有风险保障意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投保安排;二是中国的保险公司也要有延续服务意识,跟随企业到国外去发展保险业务。目前中国保险公司在国外开展业务几乎没有。”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对利比亚投资的投保意识如此淡溥呢?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智彪分析认为,相对来说北非过去比较稳定,整个北非是整个非洲最稳定的地区,很多公司感觉投保没有太大的必要,“现在北非的动乱还在不断地扩散,埃及、突尼斯、利比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都有一些群众游行。”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约3047.50亿美元,海外投资保险承保责任余额173亿美元,承保占比为5.68%。其中在整个中东地区,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金额35亿美元,而中国仅在利比亚的投资合同金额就达到188亿美元,承保率低是普通现象。

如何安全“出海”?

虽然非洲地区投资机会多,但是如何在收益诱惑面前同时进行足够的风险防范呢?

李智彪认为首先要对投资国进行深入地了解,“非洲50多个国家投资机会不少,但这些国家都比较贫穷,处在一种转型当中,一面是政治转型,一面是经济从落后向发展上走,问题矛盾比较多一些。”

李智彪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更多的是跟非洲国家当地政府关系比较密切,不太注意融入当地社会,“有些去投资的小企业很盲目地进去,对国情不太了解,不管是预防还是风险发生后的跟进措施,首先必需对投资国家的各种情况要了解,通常说去非洲投资,但去非洲不同的国家情况都不一样。”

同时,在去投资金的时候进行安全投保至关重要,“投保毕竟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投保是成本的一部分,不能省这个钱!”郝演苏认为。

李智彪也表示,中国信保有专门相关的业务,也提供一些风险防范的材料,还编制了相关书籍,企业在投保的同时可对投资国进行了解。庹国柱则提醒企业,出口保险一般国家都会有补贴,企业可以在购买保险时申请补贴。

另外,保险等金融贴身服务对于出口投资也至关重要,那么为何保险等金融服务为何未能跟随大规模投资走出去呢?郝演苏认为,一是需求问题,中国保险公司认为中国市场的需求还很大,没必要跑出去;二是信心不够,国内保险公司认为在国际保险业务中还很“弱小”,“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第一步都要走欧美市场的,很多企业出口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难道中国保险走了30年的历史到非洲这样的市场还不能生存吗?中国保险企业是时候“出海”为中国出口投资保障护航、进行贴身服务的时候了。”

姚坚在上述商务部会议上称,预计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在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可能会超过中国的吸收外资。怎么样建立有效的海外投资的安全保障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