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1-12
袁朝晖
订阅

在“叫停”游戏中平衡风险 专访甫瀚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2)

 1  |  2 

保持中立也许是最佳选择。从中透出的重要讯息是:企业必须满足所有监管机构所颁布的各项监管要求,才可能在市场上继续生存。因此,私营企业必须掌握与其行业有关的监管框架,从而以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来经营业务。

这次危机归咎于一些不良活动,例如,将贷款贷给投机者、不良贷款打包并证券化却未适当披露、模棱两可的政府担保承诺所带来的“缓和效应”、银行审查机构和政策制定机构未能统观全局,以及很多其他因素,这些都可能导致法规监管力度的提升。我们相信,大部分观察员都会同意行业的涉及范围过宽以及缺乏透明度,是令华尔街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松散的公司治理架构和以短期利益为主的薪酬激励机制,致使公司无视风险的存在,很多金融机构在追求风险和激进型的增长战略时,却忽略了保护企业价值的重要性。如此一来,金融服务行业从整体上对风险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态度,并且更倾向于承担风险。

在商业世界,会有人认为市场只会扩张而不会萎缩吗?在按揭行业,会有人真正相信美国房价会无止境地持续上升吗?试问业界中,有谁真的可以抛开政治成见,认为一个持续迅速膨胀的次级按揭贷款市场,能够帮助那些不符合固定利率按揭申请资格的人们,去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想?究竟投资银行中有没有人曾经驻足思索片刻,将一批又一批的问题次级按揭证券化是否会导致悲剧收场,或者至少这种模式是否真的能够持续不断地为那些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提供价值?在整个关系链中,有没有人曾经真正讨论过房市泡沫爆破后将产生的狼狈情况,而不只是窃窃私语?评级机构在这一场风暴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充分的监督

经济观察网:难道这意味着目前的模式没有办法阻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吗?

刘建新:这种系统性的模式令人焦虑不安,当然,很多人和事都脱离不了干系。除了正忙着向美国国会为自己辩解的首席执行官们外,企业的董事会和风险管理人员,以及控制环境都存在诸多问题。所有这些因素一起推波助澜,致使金融机构涉足高风险交易和高杠杆活动。最令人不安的是很多公司都普遍缺乏一种自律,他们不能够及时剎车,大喝一声:“够了!”而这种自律恰恰就是良好的风险管理,这也是金融机构应份之事,才不枉他们长久以来声称风险管理是其行业的核心能力。庆幸的是,的确有金融机构做了该做的事。这些公司的领导层对企业范围的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集中风险的透明度保持关注;他们严格谨守既定的承销准则,自行制定对信贷质量的独立评核,而非单单将公司的命运交押给外部的质量评估机构,并遵守既定的规范框架。正是这些人,他们将带领整个行业迈步向前,走出低谷。

毋庸置疑,现阶段仍有一连串的问题需要查明和探究,而引发这次金融危机的商业环境又十分特殊和复杂。分割的决策流程所产生的环境和行为是导致这次危机的元凶之一,因此企业必须对其决策流程进行审查。美国国会已举行了多场听证会,以评估在将对金融、证券和保险行业实施的再监管措施的预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相关问题。这是一场豪赌,因为在这次危机中得以苟延残喘的机构,都是属于“大而不倒效应”(too big to fail)的机构类别。

经济观察网:下一步,金融市场、政府监管应该做什么呢?

刘建新:国会在仓促实施再监管之前,无论如何都应先退一步,让行业有机会站出来,用“明明白白”的话说明其将如何避免再次发生危机。有些金融机构通过实施有效的治理和良好的风险管理实务,成功地在这次危机中化险为夷。这些机构的高级管理层正是站出来分享其成功经验的适当人选,他们可以发挥其领导才能,说明如何针对危机的根本原因做出应对,以避免日后再出现同类问题。在此过程中,大家应当一起重新审视和剖析此次危机和现行的监管框架,以便做出适当的变更。同时,由当前经济形势所诱发的其他一系列问题也要一并予以讨论和解决,包括失业率上升、贸易平衡,及受此次危机拖累导致国债大幅增加等。

一如既往,国会将会打消实施过度监管的念头。相反,国会应调整其政治意向,转向更合情理的措施。换而言之,这些措施应当是评级机构和监管机构都有能力实际执行的;并非毫无资金支持的强制性措施;能够施予充分的监督;不会扼杀企业家精神,因为这种精神将带领我们的经济走出低迷。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