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16
欧阳晓红 孙健芳
订阅

隐形的“货币之战”人民币汇率6.8“玄关”背后(2)

 1  |  2 

目前所处的贸易阶段,比如希望增加出口,以及可能发生的贸易战等等。

而波澜不惊的人民币汇率背后,前所未有的通货与实体失衡挑战正呼啸而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无形的“货币之战”

其实,“汇率与货币关系的变化,也导致央行对汇率使用手段的变化。”业界人士称。

理论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国内流动性的影响上,即当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币就产生了升值预期。大量的国外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国内,造成央行被动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导致经济体系当中流动性过剩。相反地,当经济增长的预期变得黯淡,人民币升值预期削减甚至出现贬值预期,国外资金就撤离国内,造成货币供给下降,实体经济也会紧缩。

但金融危机可能改变了世界。进入2009年,情况便有所不同——即使近期汇率波动不大,资金也有可能回流。

一位华尔街投行观察人士称,虽然去年下半年有关数据显示资金撤离中国,可最新的国际资金流向显示,资金正在向中国回流。

而近期的A股市场向好,大量资金流入迹象明显。“外部流动性进入已经成为了新的特征;但在初期,人民币汇率并不会反映出来。”一位学者说,“资金的流入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始,购买其急需的物质,包括权益性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公开市场一周流向第一次出现净回笼——上周央行利用央票发行和正回购双管齐下,正回笼超过200亿元。“这或许显示央行判断目前市场的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分析。

某央行人士对上述现象表示认同。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12月M1同比增速为9.06%,改变了此前7个月连续下滑的格局。

上述学者认为,尽管最新CPI与PPI数据显示经济有所下行,甚至有说法称通缩已开始;但进入通缩时代只是表象。实质上,是因为信心不足,履行商品通货的钱被截流了,造成货币离开实体的景象——即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去杠杆化、导致房价持续下跌、投资者信心丧失形成的恶性循环。”

就货币发行量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存在通货与实体之比是300%,美国至少5倍以上——流动性没有问题,反而应该警惕巨大的通胀。

上述学者还认为,从实体操作来看,估计美英会释放现金通货——去全球大量收购资源性商品及重要权益资产,香港资本市场与国内的A股只是开始。

无疑,美国战略意图是希望通过可控的剧烈通胀来实现其经济复苏,而恢复其经济体系生产率水平,通胀是最简捷且有效的方法;在进行大量战略资源储备的同时,又保障其居民生活质量;如果美国政府有能力忍受两年,在美国经济恢复之日,就是其他国家通胀开始之时,而美国会坐收“渔翁之利”。

“一旦美国经济复苏,同时,其制造业完成了升级换代,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该人士说,“因为,中国同样的制造业升级换代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

与其被动,不如现在“出招”,掌握主动性。“比如,现在就采取贸易措施,不再出口打火机、鞋之类的低附加值商品;从而让通胀提前到来。”他说。

这并非危言耸听。“贸易之战或许已经悄然拉响。”该人士认为这不难理解,鉴于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贸易战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代国际贸易战争首先爆发于虚拟商品的交易当中,通过控制商品期货,进而操纵相关商品的价格。由于商品价格中最敏感的是货币价格,于是国际贸易战争的初级阶段表现为一种“货币战争”。

“汇率争端将是国际贸易战争的前哨战,美国新任总统以及新任财政部长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言论绝非口误。”该人士强调。

而回到人民币汇率原点,该何去何从?“国际金融形势风口浪尖之际,人民币应该紧紧‘咬住’美元。”上述人士建议。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