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新伙伴:评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2)
郑联盛 何帆
23:18
2010-04-27
订阅
 1  |  2  |  3 

但是,建立一个真正平等、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仍然任重道远。世界银行、IMF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重大决策都设置了85%的绝对多数机制,而美国持有超过15%的投票权,具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如果美国的否决权特权不加以改革,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对国际经济组织发号施令,甚至美国利用国际经济组织压制其他国家的现象都难以从根本上加以防范和制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除了最终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等投票权之外,还应该改变85%的绝对多数投票机制,比如可以设置2/3多数机制以防止单一国家的一票否决权。

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仍然需要继续。世界银行在治理结构、业务结构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投票权改革作为世界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世界银行资本充足性通过增资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世界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世行集团及其下属机构领导人遴选程序以及世行集团机构中高层人事权等的改革仍需深化。另外,世界银行的业务方向需要更加明晰,世界银行应该在巩固减贫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传统职能和涉及气候变化、债务可持续、公共产品、私人部门投资、反腐败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等非传统职能之间取得有效平衡。

投票权提升并不改变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定位 

中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提升,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2009年中国经济实现了8.7%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第一大驱动力,预计未来仍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在全球经济秩序的地位、发言权和代表性也将逐步提升。

但是,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提高并不代表着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发生改变。相反地,中国仍然需要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仍然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综合实力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更有1.5亿人口尚未脱贫。从维持经济发展、推动南南合作、改革国际经济秩序等各个方面,中国的利益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都是一致的。中国离不开发展中国家阵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也离不开中国。

投票权的提高意味着中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必须相应提升,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有利于强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中国在国际社会权力和义务的有效平衡,避免中国承担超出经济实力和发展阶段的国际责任。

多边合作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途径 

世界银行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中国的经济奇迹是世界银行减贫和发展行动的最大成就。世界银行已经向中国提供了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80年代初世界银行联合体改委、中国社科院召开的“巴山轮会议”则初步确定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路线;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银行资金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实质性促进作用,财政部甚至设立世界银行司专门管理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