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勇 作为TFT-LCD(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显示器)行业的追赶者,京东方A(000725.SZ)数百亿元的巨额投资或将在不久之后迎来收获期。分析人士认为,京东方已经从之前的建设期转入经营期,而其中第6代线的投产则有望成为其业绩爆发的拐点。
另一方面,京东方近10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在8月26日获得发审委有条件通过,这一笔融资将用于公司第8.5代线的生产,而天相投资研究认为,将于2011年达产的第8代线毛利率高于其他生产线,将为京东方的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面对大手笔的投资,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也表示出乐观,“随着一系列生产线的陆续达产,公司业绩将会有较大的改善。”而王东升还透露说,目前京东方已完成11代线的技术开发,将根据市场需要决定是否建设。
业绩拐点
9月3日,京东方第6代TFT-LCD生产线在合肥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据了解,该生产线将于今年10月正式量产,预计2011年4月产能满线。
京东方合肥6代线于2009年4月开工,总投资175亿元,主要生产37英寸以下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用液晶显示屏。预计项目达产后,年产液晶显示屏将超过1500万片,销售收入达120亿。该生产线是中国大陆自主建设的首条高世代线,将结束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无国产屏的历史。
天相投资元器件组的研究员认为,目前京东方的4.5代线产品主要用于手机和小屏幕显示设备,而5代线则承担了15种尺寸的液晶屏生产,品种切换的成本极高,无法体现经济性。6代线的达产,不仅可以丰富产品线和扩充产能,更能使5代线的品种切换成本大大降低,对于公司具有产能扩充和产能结构优化的双重意义。
2010年上半年,京东方公布了亏损的中报业绩,虽然同比有所减亏,但依然引起了市场对京东方大手笔生产投入的质疑。
但长期跟踪京东方的东兴证券研究员王玉泉的看法或许能解释这些质疑。王玉泉认为,“京东方从2003年公司就开始做TFT,2005年开始第5代线,5年的时间只有1年是赚钱的,那是因为TFT 主要是靠规模,只要规模上去了,盈利就能出现。”
京东方证券部的一位人士则表示,“未来3-5年TFT市场的需求没有问题,消费量在2700万-2900万块,电视加工量6000万台。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一块屏都没有,外汇就要花掉几百个亿,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建设转经营
从2003年至今,京东方在TFT-LCD先后投入了500亿元,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这一行业规模至上的特点使得已经建成投产的5代线和4.5代线的利润并不足以支撑此前高额的投入,但天相投资元器件组认为,去年下半年投产的4.5代生产线产能逐步释放,将成为京东方业绩增长内在动力。中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4.5代线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0亿元,同比上升383.73%。
事实上,作为国内液晶面板行业的绝对龙头,京东方产能已经占国内面板总产能的60%以上。而随着6代线和8.5代线的相继投产及此前大量的折旧结束,京东方有望彻底从之前长期的投入建设转为经营回收。
另外,刚刚获批的近百亿再融资,京东方巨大的资金压力也有望得以缓解。
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京东方已经抽走5代线核心技术人员40多名去准备8代线,而这批技术人员曾为公司5代线做到过最好良品率96%,现在也基本维持在93%。这位人士还透露说,“国家在2012年前只批2家外资8代线,未来这个行业肯定是要垄断的,工信部扶持优秀企业。”
而目前二级市场对于京东方的关注也逐渐增多,截止9月17日收盘,京东方A股价收于3.10元,当天上涨2.99%。
世纪证券分析师张毅指出,京东方17日的交易在收盘前半小时十分活跃,有明显大资金进入的迹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可能有较好的表现。“目前股价只有3元出头,与每股净资产差不多,加上长期处于底部,上升的空间还是十分可期的。”
天相投资则发布研究报告给予京东方“增持”的评级,并预计未来涨幅在5-15%。
- 李子彬: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六重门” 2010-09-20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将增加“微型企业” 2010-09-16
- 华晨汽车签署20亿融资协议 2010-09-15
- 华晨汽车签署20亿融资协议 2010-09-15
- 地方政府找钱难 安置房谋公开融资 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