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为什么义无反顾地暴涨?(1)
1 | 2 |
经济观察网讯 进入2007年,中国股市的暴涨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一些人说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企业的投资回报超预期的加速增长;也有人原因归结于股改的成功;更多人说是因为经济的失衡,顺差、储备的激增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热钱涌入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
或许以上原因都是存在的。在我看来,经济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股票普遍翻倍地涨,企业回报超预期并不意味着持续,股价不是未来回报的贴现吗?股改的成功只说明这个市场回归正常的价值发现;流动性过剩也不只是在中国,全球早已美元泛滥。中国股市为什么义无反顾地暴涨,必须找到市场上涨的核心因素在哪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首先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所处的一个特殊的背景。2002年以来中国资本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更明确些讲,是支持资本化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在加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要素资源价格的改革。过去20年的市场化改革主要集中在最终产品部门,而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素资源市场化程度很低,产权事实上是虚置的,或者说是"模糊"的。在传统体制下,这些要素在国有部门的垄断下,只能通过划拨的方式在国有或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流动,无所谓价格。但是,一旦这些要素被投向了市场,便成为盈利性的资本产权,我们看到,近年来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素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
二是资本化所必需的一系列制度框架的构建近些年明显在加快,有些甚至是一种短期内突变性的制度变迁。比方说,《物权法》的推出,使得私有产权界定开始清楚,资本化进程有了比较可靠的产权保护与契约执行架构。再比方,股权分置的改革成功也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使得股票市场恢复了一般市场的正常激励,过去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是千方百计从这个市场中"圈钱"、"掏空",现在是将大量将场外的资产注入,使其迅速的资本化来体现自己的财富。其他如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开始建立,这使得企业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未来收入流)、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可通过产权化、证券化或者金融票据化转变成流通的资本,把死资产和未来收入流变成随时能变现、变成可以花的钱。这在2000年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
总之,要素资源价格的改革和短期内制度供给的突然加速,为庞大的长期处于非市场化资源和资产加速资本化提供条件,也创造了巨大的需求。
1 | 2 |

- · 中新网:专家齐声否认印花税上调传闻 | 2009-08-12
- · 单干专家 | 2009-08-03
- · 专家“捧臭脚”是社会悲哀 | 2009-07-21
- · 北大专家称内地居民未来几年看病难现象会继续加大 | 2009-07-13
- · 中石化酝酿申请上调油价 专家称不会批准 | 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