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投资进入微妙时期
投资者报 记者 官营铜 疯狂之后并非只有灭亡,还有可能是重生。
10月的最后一周,香港股市经历了10年来的最大波幅,1997年以后最大单日涨幅和跌幅均在一周内同时出现,而在恒指探至10676.84的10年最低点之后,指数一路扶摇直上,连连突破三个整数关口,并将上涨势头延续到本周。
然而在暴跌和暴涨之外,无数个投资矛盾却在渐次出现,其中典型的表征是国际基金不断抛售港股,国际大行们却高喊可“闭眼买进”。
国际资金究竟是在撤离还是抄底港股?尽管从资金流向上看,目前更多的是资金离去,但《投资者报》也注意到,在港股市盈率几近历史底部的背景下,多空双方争执的焦点已转向港股触底和反弹。
应对赎回而撤离
在香港京华山一证券公司分析师邓以旭看来,港股在10月末出现大幅波动,主要原因是基金套现以应对赎回。
《投资者报》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香港基金累计净申购8.3亿美元。但从6月开始,情况逆转,至9月已连续四个月出现净赎回,且赎回金额有扩大趋势,由6月份的4500万美元,增至9月的约17亿美元,6月至9月净赎回金额合计达25亿美元。这一规模已经超过2003年“非典”期间的基金赎回量。
此外,外资投行在暴跌中也积极充当着“帮凶”的角色。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香港本地券商认为,摩根大通、高盛等国际大行从今年年初起就一直担此大任。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外资投行的巨大资金需求也促使其忍痛割肉。
日本野村证券最新公布的资金流向报告显示,10月29日这一周,投资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资金分别流走2.38 亿美元和6800万美元,而这已经是香港连续第8 周处于资金流出的情况。
目前香港市场关于对冲基金撤离的讨论仍未停止,有关香港特区政府将携保险资金入市干预的消息更甚嚣尘上,但《投资者报》记者11月4日致电香港金管局,对此消息进行求证时,对方表示目前并没有这样的举措。
谁能“闭着眼睛买入”
在暴跌之后,港股绝地反击,其主要推手便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部分机构投资者,数百万级的股份回购或增持络绎不绝。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10月28日九龙建业主席柯为湘增持3750万股;上海复地主席郭广昌则在10月28及29日分别增持500万及1000万股。
而一个矛盾的市场动向是,一边是国际大投行在抛售、减持,一边却是这些大投行的研究部门在高调唱多,而后者已成为进入11月以来港股大涨尤其是国企股大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在美林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看到,目前H股市盈率仅为7.2倍,2009年市净率已低于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水平,美林证券以此号召投资者可以“闭着眼睛买入”。
多数分析师均向《投资者报》强调,随着美国大选水落石出和各国减息等利好刺激,港股在疯狂暴跌和暴涨过后,多空双方争执的焦点已转向触底和反弹。
触底还是筑底
在香港凯基证券公司分析师蔡铁康看来,港股下一阶段的方向还没有明确,本轮恒指探至10676.84的最低点有可能成为底部,但一切还要看外围市场的“脸色”。邓以旭也认为,10676.84点可能就是近期底部,主要原因是港股估值已经过低,而沽空力量已经衰弱。
香港沛敦金融研究部向《投资者报》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整个10月,恒指下跌4000多点,其表现按月份计属于11年来最差的月份,恒指市盈率最低一度仅为6.5倍。报告指出,经过前期的恐慌性抛售及10月的调整后,港股目前的价格已很大程度地反映了市场的担忧,恐慌性抛售已基本宣告完结,港股有望回稳。
沛敦金融研究部有关人士同时向记者进一步分析指出,支撑他们判断的理由首先在于,全球金融市场的情绪已见好转,少数机构投资者或将趁低入市,从而推动股指从低位反弹。
其次,各国货币政策也有利于市场气氛,明年全球有机会步入低息环境,有助于舒缓次债危机的压力。
第三,恒指估值已偏低。按照历年经验表明,熊市第三期恒指市盈率通常在8倍左右,而在此轮恒指触及10676.84点时,市盈率仅为6.5倍,即使市场预计2009年部分蓝筹股将业绩倒退,令2008年预测市盈率高于历史市盈率,但以12000点计算,恒指市盈率仍然只有8.4倍,港股已属严重超跌。
“目前而言,无论在估值还是从货币角度考虑,香港市场已属亚太区防守力较强的股市。”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也向记者指出,经过几个月的消化,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有望逐渐减弱。香港经济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走出谷底,但股市总是先于经济基本面见底,因此,年底及明年初,港股或将出现更好的回升行情,预计恒指年底前有望回升至18000点,预测市盈率为12倍。

- · 腾讯二季收益增八成 股价创新高 | 2009-08-13
- · 中国股市险在何处? | 2009-08-13
- · 股市为什么破位下行? | 2009-08-13
- · 流动性隐忧显现 股市周三重挫4.66% | 2009-08-13
- · 流动性隐忧显现 股市周三重挫4.66% |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