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资“回购” 中信倒手中信建投赚逾百亿(1)
黄利明
06:42
2010-06-09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利明 转了一圈,中信建投面临再次回到北京市国资的怀抱。

6月3日,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以及董事总经理吴玉明等一行人在深圳紧锣密鼓地为转让中信建投股权而奔走。他们此行主要是与其注册地监管者深圳证监局相关领导进行沟通,之后,他们还将面对众多大中小股东、竞购者以及更高的监管层。

中信证券(600030.SH)6月2日宣布,以85.86亿元的挂牌价格转让所持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建投”)53%的股权,股权标的将拆分为45%和8%两部分分别同步予以转让。据悉,中信证券剩余的7%股权,是监管层认可的保留持股上限。

本报从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的数位中高层人士获得信息,中信集团与外资均被排除在竞购者之外,但5年前出售华夏证券 (中信建投前身)的北京市国资将通过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参与竞购,并且是前期洽购中初步商定的45%股权竞购者,另外8%的股权则由北京市属国资企业参与竞购。

中信证券此番转让被认为卖了个好价格,但北京国资的回购却遭遇低卖高买的国资流失诟病。在以人力为核心资产的证券业,北京国资的这番洗牌,能否继续以市场化的方式拢住激励人才特别是核心高管,还是重新洗牌另外安排他们更加认可的“能人”执掌中信建投。

竞购新局

中信建投的一位管理层告诉本报,目前商定45%股权的竞购者是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另外的8%亦是由北京市属国企收购。就市属国企,其提到了北京金隅集团,但他坦言自己并不能确定。

同时,来自中信证券的一位人士也向本报透露,如果是排除了中信集团,那上述北京国资接手的说法应该是“八九不离十”。对于中信集团、外资会否参与此次竞购的问题,中信证券一位管理层则表示,此次是挂牌公开竞价,中信集团如果能参与就不用那么麻烦,直接协议转让就可以了;外资则因为需要国务院特批,所以在此次转让中更不可能。

一般而言,出售者、洽购者使转让竞买成功,不少热门的企业股权挂牌转让都会有买卖双方先期介入参与谈判,在敲定细节后再行挂牌。

据悉,此前中信证券曾有方案将部分中信建投股权这一“肥水”转让给中信集团,原中信系的管理层可以继续掌控中信建投全局。但这种持股架构是否符合监管政策以及涉及关联交易,价格太低将无法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因此该方案被搁置。

上述中信证券管理层表示,由于中信建投是北京最大的券商,所以北京市国资肯定也希望回归自己的体系,这是可以理解的。

相对其他收购者而言,中信建投人士认为,北京国资的介入相对好些,“国资毕竟会更为稳定且能获得一些政府资源对各业务链形成支持”。但他认为也有弊端,一是管理层是否会发生变更,如从中信证券转任中信建投董事长的张佑君、总裁王常青等人;二是国资背景能否保持甚至增加对人才的市场化待遇和激励值得忧虑。

北京市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是北京市政府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的投融资平台,去年年初成立,其决策层由北京市国资委相关领导组成。值得关注的是,该中心的总经理是中信建投的副总裁殷荣彦,其曾是老华夏证券董事长助理。

张佑君曾为中信证券总经理,王常青曾为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他们均是临危受命执掌中信建投,亦为中信建投的重新崛起核心管理层。张佑君自2005年10月辞职之后,中信证券总经理一职空缺有将近5年之久,随着中信建投转让的临近,不少人认为张佑君将回归中信证券任该职务。

不过,今年2月初程博明走马上任中信证券总经理一职,同时中信证券内部也经历了一次人事大调整,并成立了公司执行委员会。如今北京国资对中信建投的回购,是否会带来中信建投与中信集团内部新的人事调整都值得业界关注。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