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与加息预期下的A股暴跌
黄利明
2010-11-12 20:05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利明 今日A股惨烈暴跌,上证指数暴跌5.16%,收于2985.44点,深证成指更是暴跌7.03%,两市成交达5382.3亿元。沪指跌幅创14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同时,今日大宗商品亦是全线跌停。 

此次暴跌的背景在于,9月30日以来上证指数已累计涨幅高达22.06%——大量获利盘积聚,通胀加剧引发再次加息预期,包括市场暴跌时,常常附带的印花税上调传言。 

同时,G20首尔峰会12日下午达成重大共识,各国承诺避免汇率竞争性贬值,发达经济体承诺将严防汇率过度波动以及失序走势,并在中期内将追求不伤害经济的财政整固举措;发展中国家承诺增加汇率弹性,同时G20还支持汇率遭高估的新兴经济体实施审慎措施,以对抗资本流入。 

正是技术面的调整与宏观面的流动性收紧的契合,暴跌随之发生。这不得不令笔者想起昨晚一位券商朋友“规避风险——现在是高危点位”的提醒。 

从资金流而言,新增开户数增加,新基金发行转暖;尤其是10月份新增存款1769亿元,同比少增1128亿元,环比下降7003亿,储蓄分流迹象显现。特别是10月以来,A股的急剧上涨,带来两市成交金额频频突破历史纪录,且维持在高位,因此有人将此时的A股比作2007年的牛市。 

从加息、加准备金的周期来看,两年半来首次加息,今年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的步伐才刚刚起步,股市环境依然有利,因此有人说像2006 年下半年。 

历史虽会有所相似,但绝不会重复历史,这些变化都是在物价高亢的大背景下产生。 

笔者家在江西农村,父亲早在上半年就在电话里经常跟我抱怨说物价在上涨,而且什么都涨价,同时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很多粮作物将歉收,因此年底的物价上涨还会更加厉害。现在看来,至少在这轮通胀中,父亲要远比一些官员与学者更有先见之明。 

10月CPI为4.4%,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4%;PPI为5.0%,高于预期的4.7%。11 月以来,与民生相关的商品价格依然在高歌猛进。尽管秋粮丰收,但农民在涨价预期下的惜售心态,导致东北部分大米加工厂因原料短缺而歇工。即便日后这批原粮能被顺利收购,加工而成的成品粮价格想必不低。通胀形势堪忧。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环比回升的势头良好,保增长基本无忧。在通胀与资产价格上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对保增长的关注将会更多的转向“抗通胀”。此前影响A股的房地产调控带来流动性收紧及保增长压力因素,已经悄然转向通胀,成为本轮A股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政策总是在经济的不同阶段对各个方面有所侧重。年初增长无忧下,4月管理层出台政策力压房价以保障民生;如今,在继续力压房价的同时,翘起的物价又不得不成为政策焦点。 

正如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宜所言,密切关注通胀的演进,这是指示未来的重要线索。股市并不畏惧加息、加准备金等市场化的手段,因为其效力需要时间来积累。令市场所忧虑的是,行政化的调控手段,往往会对股指构成明显的压力。就治理通胀而言,历史上曾用过的行政手段包括价格干预以及信贷额度控制。 

近十年来,发改委曾在 2004 年4 月15 日和2008 年1 月15 日宣布过限制涨价的行政干预。央行和银监会曾在2007 年10 月和2010 年1 月动用过严厉的信贷额度控制。之后的股市都出现了明显下跌。 

反观历史的上超过5%的暴跌,2008年共有12次,2009年有3次。不过,2008年的暴跌中,绝大部分是出现在A股下行通道中。只有2009年7月29日暴跌5%是处于A股上升通道中,但随后A股近一个月内暴跌约19.2%。因此此次A股上涨通道、以及通胀加剧下的暴跌尤其值得警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