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创奇迹 股价逼近A股历史最高
张勇
2010-11-24 08:53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勇 在11月里逆势大涨的洋河股份(002304.SZ)近日备受市场关注,虽然是二线白酒上市公司,但其股价已经是A股第一,总市值高达1200多亿元,与行业龙头——贵州茅台(600519.SH)1800亿元的总市值属于同一量级。

11月23日,在多份研究报告及众多资金的推动下,洋河股份最高摸至283.80元的历史高位,然而,在洋河股份冲击三百元大关之际,高达总股本三分之一的限售股解禁压力也如影随形。

在世纪证券分析师张毅看来,近期不断出现的洋河股份研究报告,似乎与解禁压力有着某种关联,而“回顾2007年时的中国船舶(600150.SH),洋河股份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解禁压力

11月8日,多达1.55亿股洋河股份限售股开始可上市流通,这部分股份占全部4.5亿股总股本的34.57%。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解禁的限售股主要来自股东南京蓝天白云贸易有限公司(下称蓝天贸易)、南京蓝海方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蓝海投资),而这两家公司的前身分别是宿迁市蓝天贸易有限公司和宿迁市蓝海贸易有限公司。

根据洋河股份上市招股说明书,蓝天贸易和蓝海投资的股东全部是洋河股份的高管及主要员工。因此,此次洋河股份的解禁压力可以说主要来自公司内部。中国民族证券分析师刘晓峰指出,单从数量和股价的角度来看,本次限售股解禁压力的确较大。按11月5日收盘价计算,解禁的限售股价值高达354.42亿元。然而,就在解禁压力出现的同时,机构对洋河股份的调研也可以频繁起来。

从11月初以来的20多天里,至少有四家研究机构发布了近十篇关于洋河股份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些研究机构甚至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两篇报告。而这些报告基本口径完全一致,也就是“高成长性将化解解禁压力。”

                             “及时”的成长性 

11月19日,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童驯发布研究报告称,洋河股份将会颠覆资本市场对白酒行业的传统观点。在童驯看来,包括高管、中层干部及片区经理在内的管理层高比例持股恰恰是洋河股份被看好的理由。而童驯给予洋河股份的评级是维持买入。

同样在19日,中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黄巍也发布研究报告维持对洋河股份的增持评级。而在其报告中,唯一提及风险的仅有“高档产品市场开拓受阻”这一句话。或许是这样的观点打消了市场对管理层解禁压力的担忧,洋河股份在11月19日和22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涨停。

“其实从情理上来说,洋河股份这个时期的确受人关注,研究机构密集的发布报告也是正常的,但在洋河股份估值已经如此高的情况下继续推荐买入,而对风险基本不谈则比较少见了。”一直关注洋河股份的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告诉本网记者,“最近我们已经在陆续减仓一些洋河股份了,至少可以做一些波段操作。”

而南京的一位私募负责人甚至表示,“我们持有的洋河已经基本上卖掉了。”这家私募虽然之前并没有持有太多洋河股份,但在上述私募负责人看来,对于这么大的解禁压力,洋河的高成长性似乎来得太“及时”了。“本来在今年四月前还在百元附近徘徊了多个月的洋河股份,从3月初宣布对双沟酒业的收购之后就开始进入快速拉升的走势。”上述私服负责人表示,“我们也是冲着这个进去的,但到现在,股价已经很‘惊人’了。”

                            复制中国船舶? 

“回顾2007年的中国船舶,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洋河股份高估值形成的原因。”张毅说,2007年9月3日和13日,当时股价在200元附近的中国船舶开始接受2.5亿股限售股的解禁压力,而这批限售股的数量占当时总股份的比例高达95%。而同一时间,中国船舶也抛出了定向增发的方案,让市场感到其高成长的未来,2007年10月11日,中国船舶最高摸至300元整数关口。

张毅回忆说,“当时有机构的研究报告甚至认为中国船舶可看高到450元附近。”但在触摸到300元之后,中国船舶就一路震荡走低,最终一年后回落至30元,仅一年之间,股价整整下跌了90%。让许多市场人士担心的是,洋河股份会否复制中国船舶的走势。

“历史从来不会简单重复,但有些事情总是有规律的。”上述南京私募表示,在所有人都看好的时候,也许情况就会向另一面发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