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张伟劼/文
出版
对于西班牙出版行业来说,2013年是黯淡的一年。
西班牙《国家报》2013年12月18日刊出一篇报道,借用《隧道》《旋涡》《族长的没落》等一批西语文学名著的题目来形容西班牙出版业的这一年。这篇报道为出版业的危机列出以下因素:售书模式的大变革、经济危机的冲击、盗版书风头不减(整个行业为此损失约300万欧元)、电子书读者非法下载、国民阅读率堪忧(只有63%的西班牙人称自己一年至少读一本书,而欧洲的平均水平是71%)、亚马逊、谷歌和苹果三大巨头抢占拉美市场份额(拉丁美洲向来是西班牙出版社的重点市场)等等。出版商、作家和书店经营者纷纷向政府呼吁加大对出版行业的支持,比如降低电子书的增值税、增设更多的公共图书馆、组织读书活动等。考虑到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这些要求恐怕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西班牙语言
同样受经济危机影响,西班牙各个官方文化机构的财政预算皆大幅缩水。2013年,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得到的政府拨款就减少了37%。尽管如此,众人期待的皇家语言学院成立三百周年的纪念活动还是如期举行。
9月,在西班牙国立图书馆,西班牙王后索菲娅为皇家语言学院三百周年纪念特展揭幕。包括古籍善本和绘画作品在内的三百多件展品回顾了西班牙语近三百年来的历史。西班牙文化界藉此机会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启蒙运动史:皇家语言学院设立的初衷,来自于启蒙精神的感召、对欧洲邻国经验的效仿。18世纪初的一批西班牙贵族成员意识到规范本国语言的使用、维持其“纯洁”的重要性,呼吁设立官方机构来为西班牙语制定规则,如编撰字典、编写语法、确立正字法规则等,得到了国王的支持。包括皇家语言学院、国立图书馆等一批文化机构的建立,成为西班牙启蒙浪潮的标志性事件。
鉴于今天美洲西班牙语的重要性,这次特展也突出了美洲对维护西班牙语统一性的贡献:19世纪初,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后,新成立的各个美洲共和国大力推动“扫盲”运动,在下层社会中普及西班牙语的使用,而一批杰出的学者出于对政治分裂的担心,也著书立说维护语言的统一。今天的西班牙语虽然面对英语词汇强势入侵、数字媒体改变语言使用习惯等种种挑战,却仍大体上在大西洋两岸保持统一。
三百周年特展从马德里开始,在西班牙另几个城市巡回展出。这次声势不算浩大、排场也并不奢华的纪念活动将一直持续到2014年10月,届时,皇家语言学院将推出第23版西班牙语字典,以适应越来越快的时代变化。
2013年10月,三年一届的西班牙语国际研讨会在巴拿马城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书籍中的西班牙语:从大西洋到南海”。这里的“南海”并不是指南中国海,而是太平洋。1513年,西班牙探险者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阿在巴拿马地峡的一座山峰上窥见到一片广阔的之前未知的水域,遂将之命名为“南海”。此次研讨会因而也被纳入“发现太平洋50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中。
在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西班牙语学院联合会和塞万提斯学院的支持下,巴拿马政府利用这次作为主办国的机会尽情展示其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初具规模的摩天大楼天际线和兴盛的文化产业。既然这次的主题是“书籍”,研讨便不再纠结于西班牙语语法或正字法,而是围绕着图书产业、传媒、阅读与教育等议题展开。来自西班牙、墨西哥等国的出版界巨头们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对付亚马逊、谷歌和苹果发起的挑战——正如前文所述,在利润丰厚的西语图书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此次研讨会还与时俱进地推出了《美洲西班牙语字典》的数字版,以便不同地区的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更为迅捷方便地沟通。
名画回归故里
经济危机的寒冬没有凝冻住西班牙人对美的追求。2013年10月,普拉多博物馆举办了题为“委拉斯开兹和腓力四世宫廷”的画展,集中展出了西班牙绘画大师迭戈·委拉斯开兹的30幅作品。展品中引人瞩目的是五幅由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提供的委拉斯开兹作品,它们是350年前被运往奥地利后首次重返西班牙。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一幅委拉斯开兹名作《宫娥图》的副本,收藏于英国的一家名气不大的博物馆,一直被认为是委拉斯开兹女婿的仿作,近年有批评家经过多年研究指出,该画作实为《宫娥图》的草稿版仍是出于大师的手笔。不管究竟出自谁的手笔,这幅作品此次也回到西班牙展出。委拉斯开兹居留罗马期间为教廷创作的一系列人物画像和他人生最后十年中创作的宫廷人物画像多藏于西班牙国境之外,此次亦回归故国集中展出,成为普拉多博物馆2013年的最大盛事。
电视电影
自2011年10月开播以来,被称为“西班牙版《唐顿庄园》”的电视连续剧《浮华饭店》一路领跑收视率榜,前后三季,终于在2013年6月25日播出大结局。这部年代剧从取景到服装都堪称奢华,再现了20世纪初西班牙上流社会的生活场景。位于桑坦德的一个小半岛之上、曾作为西班牙国王行宫的玛格达莱达宫成了剧中的“浮华饭店”,主要的故事情节都在这座华丽的建筑里展开。豪门中的恩怨情仇,再一次向观众证明有钱不一定就幸福。富家女与穷小子的情意缠绵,再一次为超越阶级的神圣爱情唱颂歌。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悬念的,是典雅的台词、精致的餐具、考究的房间内饰……难怪男主演在访谈中要说这部电视剧是“在审美上吸引人”。对于鄙视土豪暴发户的粗俗、向往优雅生活的中产阶级来说,这部剧不啻为培养贵族品味的教学片。而饭店资深服务员的那一句“Un té sin leche es tan incivi-lizado.(喝茶不加奶是野蛮人的做法)”不知令多少中国观众直觉头冒黑线。
2013年最受西班牙影迷热捧的本国电影或许是《西班牙大家庭》(又译《我的盛大西班牙婚礼》)。这部喜剧片的故事发生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那一天,故事中的五兄弟要面对他们球迷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而最小的那一位恰好在当天举行婚礼——众所周知,最终西班牙队夺得西班牙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杯。
文学
2013年,拉丁美洲文坛哀叹一位著名作家的离去——9月22日,出生于哥伦比亚、长期定居墨西哥的阿尔瓦罗·穆蒂斯(lvaro Mutis Jaramillo)在墨西哥城与世长辞,享年90岁。穆蒂斯出身于一个外交官家庭,两岁到9岁的时光主要是在比利时度过的,因而对欧洲保有美好的回忆。他在从事电台播音主持工作时开始写诗,1948年发表第一本诗集。1956年,因为面临一项非法挪用公司公款的指控,他被迫流亡至墨西哥,从此终生定居在墨西哥城,其中包括在狱中度过的一年多光阴。1980年代,他开始发表“瞭望员马克洛尔”系列小说,引起了评论界的高度关注,由此步入多产期,成为常被与他的同胞加西亚·马尔克斯相提并论的重要作家。
2001年,阿尔瓦罗·穆蒂斯荣获西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塞万提斯奖。而2013年的塞万提斯奖同样花落墨西哥城——被授予久负盛名的墨西哥女作家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Elena Poniatowska Amor)。这位出身于波兰贵族家庭、已过80高龄的老太太曾以小说《天空的皮肤》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她将自己的新闻写作事业与文学创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记录墨西哥现当代历史的种种大事件、小细节,特别是那些容易遭到遗忘的女人们。此外她还积极投身国内政治活动,对贫穷、不公正、暴力肆虐的现状勇于揭露和批判,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左派政党的候选人当选墨西哥总统。就在获奖的两个星期前,她还参加了一场反对现任总统涅托提出的能源改革计划的集会。
书展
关于书的另一场盛会则在11月末12月初的墨西哥展开,第27届瓜达拉哈拉书展经过新旧主席的交接,如期拉开帷幕。近年来,瓜达拉哈拉书展已发展成为西语美洲地区最重要的图书博览会,瓜达拉哈拉有了“书籍的麦加”之称,新主席玛丽索尔·舒尔兹显示出将辉煌延续下去的信心。此次书展有600多位作家亲临现场,既有如巴尔加斯·略萨、费尔南多·巴耶霍、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这样的西语文坛大腕,也有如科尔姆·托宾、伊夫·博纳富瓦这样的外国著名作家。略萨前来宣传他的新作小说《谨慎的英雄》,波尼亚托夫斯卡在一片致敬声中坐到观众席上静听青年作家发表演讲,而博纳富瓦则荣获此次书展大奖。
作为此次书展主宾国的以色列向墨西哥送来了几位重量级嘉宾:小说家大卫·格罗斯曼、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希蒙·佩雷斯。神秘的《死海经卷》摹本也在特设的以色列馆展出。此次书展还别出心裁地划出一个电子书专区,以凸显新型书籍载体的重要性。
此次书展有一位重量级嘉宾缺席,那就是现任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先生。在2011年的那次书展上,还是总统候选人的他被人问到可否列举他读过的“最重要的三本书”时,他的凌乱回答令观众们哗然。此次缺席,是因为总统先生太忙了呢,还是因为害怕再被问到个人读书的问题?回想大革命后期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推动文化创作、普及教育从而使墨西哥文化焕发生机的黄金年代,这位在2012年率领革命制度党重夺总统宝座的领导人,有没有魄力在任期内为墨西哥文化再创新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