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户大桥的故事

近藤大介2022-08-16 00:41

近藤大介/文

日本列岛以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岛屿为主体。其中,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所在的本州为中心,其余的北海道、四国、九州一直为如何与本州建立连接而绞尽脑汁。本文讲述的是其中的四国和本州之间的故事。

1889年5月23日,四国开通了一条名为“赞岐铁道”的铁路。在通车典礼上,香川县议会议员大久保谌之丞致辞:

“如果从这里向本州架设一座桥,把赞岐铁路和本州的山阳铁路连接起来,我们出行就会变得非常方便,也不用再担心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能给国民带来福祉了。”

听到这一番话,现场听众一片哗然。在此之前的近2000年的漫长时间里,“乘船往返于本州和四国之间”,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固有认识。人们连做梦都没有想过要架设一座桥。

大久保谌之丞虽然号召大家认真完成这项大工程,但遗憾的是,短短两年之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之后的日本,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在一系列战争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至于发展四国之类的事情,早就被忘到了九霄云外。很多年以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惨案让大久保谌之丞的“梦想”得以复苏。

1955年5月11日清晨,在浓雾中出航的宇高联络船(往返于本州冈山县和四国香川县之间的联络船)“紫云丸”与货船“第三宇高丸”在海上相撞,“紫云丸”上的781名乘客落入海中。这起事故导致168人遇难,其中包括101名正在参加修学旅行的中小学生。

两个月后,香川县议会通过了《铁路建设促进意见书》。出身四国的日本运输大臣三木武夫也在国会上郑重承诺,着手规划本州与四国之间的桥梁路线。

但是,麻烦事随之而来。经过勘测,本州和四国之间可架设桥梁的路线一共有5条。各方案相关的地区自治团体、由相关地区选出的国会议员纷纷卷入其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架桥战争”。

1970年,为了在首相选举中获得来自各地的国会议员的支持选票,时任自民党干事长的田中角荣宣布:在人口400万的四国架设3座桥!

同年7月,本州四国道路联络桥公团成立,并决定3座桥于1973年11月同时开工。

然而,在开工仪式到来之前的10月17日,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原油价格上调21%,市场原油价格随之暴涨了4倍。一场石油危机迅速席卷了日本。

经过了一番艰难的抉择,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在内阁会议上无奈的宣布:推迟原定于5天后举行的开工仪式。

5年后的1978年,舆论风向变成了“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应该推进搁置了多年的桥梁建设工程”。但是,此时的日本政府已经没有实力同时架设3座大桥,所以决定先架设濑户大桥。

在此之前的5年里,本州四国道路联络桥公团被揶揄是“冬眠公团”。后来被誉为“濑户大桥之父”的杉田秀夫所率领的坂出工程事务所,员工人数由5000人锐减至35人。尽管如此,他们仍在认真地开展筹备工作。

首先,杉田秀夫所长等15人自费出国,考察了作为濑户大桥范本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和纽约布鲁克林桥等。之后,他们计划用尚未在日本使用过的水下爆破法(海底穿孔爆破法)进行海底基础建设,并反复进行了8次实验。

1978年10月10日,开工仪式终于如期举行。1979年2月7日,第一次水下爆破取得了成功。爆炸声惊天动地,海上激起了五六十米高的水花,海底的堆积层和风化花岗岩层被一下子击碎到了水下50米的位置。

跨海架桥的最大的难点是在大海里建“高楼”,也就是在“7A”位置设置“沉箱”。濑户大桥所使用的沉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块,每个高达131米,体积达42万立方米。经过32次水下爆破后,用12艘船从本州冈山县用6个小时运到了指定位置。

但是,由于岩盘上有沙子,沉箱在南北方向上倾斜了1米。杉田秀夫急忙从全国各地召集潜水员,全力清除沙子。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沉箱终于恢复了水平。

就这样,这项海面以上部分约9.4公里、横跨5个岛屿、由6座高架桥构成、总耗资1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70亿元)的世纪工程才得以顺利完成。

“我进入公团是在大桥开工两年后的1980年,刚一加入就负责濑户大桥工程。那真是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工程。”

濑户大桥工程的“活见证人”、工团常务大江慎一这样回忆道:

“我们要在濑户内海水深、潮急的环境下,构筑日本史无前例的巨大桥基,并垂直架设误差为1/5000(间隙为0.04毫米)以内的主塔。然后,在上面架一座能承受150年一遇的台风和地震的桥——同时制作并用钢索架设3座悬索桥、2座斜拉桥和1座桁架桥,总长度刷新全球桥梁长度纪录,达到10000米以上。而且桥面为上下两层,上层通行汽车,下层为双线铁路,时速可达100公里。

以上这些都严格要求在1988年完成。但是工程科偷偷给我看了工程时间表,实际工期将超出一年左右(笑)。如果超期,有息负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所以,所有工程都要想办法缩短工期。”

大江常务还表示,自己深受“传说中”的杉田所长的熏陶。

“杉田所长是来自四国的技术人员,对于用自己的双手架设濑户大桥充满了无限的热情,曾亲自潜入水下作业300次。他家离工程事务所有11公里。为了锻炼身体,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经历了种种艰辛,濑户大桥终于竣工。1988年4月10日,10万人走上大桥,庆祝大桥通车。“我把青春都献给了濑户大桥,不知不觉就30岁了。我记得那天天气很好,我在桥上痛痛快快走了2个多小时。那时,我希望它能像罗马水道一样留存几百年。实际上,大桥通车7年后的1995年,日本虽然遭遇了阪神淡路大地震,但濑户大桥岿然不动。”

大桥通车34年后的2022年夏天,我去了一趟濑户大桥。真是一条宽阔的“天空之路”,完全可以媲美罗马水道。

桥中间小岛的停车场里有一家餐厅,菜单上有几十种乌冬面。说到四国,当地特产当属乌冬面。我一边吃面一边畅想,133年前,大久保谌之丞也许就是看到了这长长的面条,才产生了连接四国和本州的想法吧。

 

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