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公司产业 > 能源/化工/原材料

国家发改委定调大豆产业 应对五大风险

  
作者:李平
发布日期:2008-09-03

网络版专稿 记者 李平 国家发改委今天公布的《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中国大豆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定了基调,即“以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国内大豆生产。积极引导油脂加工企业走原料多元化的加工道路,增加油菜籽、花生、棉籽、向日葵、山茶等其他油料品种的产量,提高油料综合自给率;合理控制大豆油脂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和规模;促进大豆加工业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油脂加工设备制造企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大豆加工企业商业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增强我国大豆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主导权;扶持国内龙头企业,改变内资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这份文件年初即在业内流传,吸引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对于产业发展做出了宏观的统一规划,涉及国家粮油安全,对于如何扶持本土油脂压榨企业、应对外资粮油企业威胁等敏感话题亦有反应。

按照这份文件的说法,中国大豆加工业存在着五个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的90.3%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的91.0%下降39.0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显然,这种状况引起了宏观调控部门的警觉。

其他四个问题分别是:

一是压榨能力严重过剩。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2000年超过90%,2007年降至44.2%,其中2000吨/日以上加工厂开工率仅为52%左右,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是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比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1.95倍,年均增长16.7%。大豆进口量占2007年世界贸易量的40.9%,比2000年提高22.0个百分点。大豆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的78.7%。与此同时,外资在美国和南美的大豆收购、储存和运输上拥有完整链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工业布局,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的进入油脂加工市场,并且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具有优势定价权。

三是产、加、销产业链较短。国外大豆加工企业大多走产业链一体化、产品多元化的道路,以此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大部分很少涉足油料收储、物流、贸易、深加工等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产业链短,产品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目前,大豆加工业大型豆粕脱溶机(DTDC)、大型离心机、豆粕蒸脱机、精炼分离机、高级过滤机、高级减速机等油脂加工关键设备仍依靠进口;配套装备稳定性差,易损耗;高温豆粕改性、油脚高效利用等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传统豆制品工业化程度低。

在这份文件中,主管部门描绘了一幅理想的中国大豆产业蓝图。同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在《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列举了“科学规划,加强政策指导;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等12条措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