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购!光伏业冰期主旋律(2)
1 | 2 |
金融风暴分界点
以金融风暴为时间节点,之前多晶硅企业希望实现规模效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建的硅料项目约33个,总投资近千亿元。但很多企业并未如期收获产能,处在停产或限产状态。2007年8月,赛维LDK总投入近10亿美元,启动上游多晶硅料项目的生产,当时计划今年年产能实现16000吨。如今,这一计划进行了调整,延期至2010年。
甚至有厂商干脆彻底取消了硅料项目建设计划。常州天合光能就是在去年第二季度,宣布停止开发此前宣布的多晶硅生产设施,总成本约为10亿美元,也因此,其与GTSolarInc.的设备供应合同流失。”我们是在认真评估我公司的原材料需求,以及近期长期多晶硅市场和供应环境的有利变化后作出这一决定的。“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天合光能成为中国海外光伏上市中股价最高的企业。尤其在金融危机下,光伏企业由激进调整至保守,反而更受到投资者的认同。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一家多晶硅生产线有半年无法开工,这大约要耗掉1/3投资成本,而每生产1000吨大约需要7亿元人民币。而且很多企业还要承受着巨额信贷的利息,以及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的偿付。
大多与会光伏企业,更担心多晶硅市场价格还会从现在的每公斤110美元,继续持续下跌至60-80美元,这无疑是一场梦魇。因为,国内有些多晶硅企业的生产商成本就在90美元。
大全新能源总经理姚公达告诉本报,目前,其成本在60美元,希望今年能突破50美元成本。“市场行情一直往下掉,如果你控制成本的速度比市场跌幅慢,企业将面临严重亏损。”姚公达说,“按照去年的价格,一个厂的投资成本一年即可收回,而现在则需要四五年时间,如果行情持续下落,损失更大。”
很多光伏企业还将面临严酷的还款压力,由于发了很多企业可转换债券,要偿还给投资者的利息往往比商业银行高1倍以上。
在本次论坛上,汇丰创业、德丰杰风险投资、集富创业等也在讨论金融危机下光伏产业投资的机遇和挑战。在金融风暴以前,私募和风投偏好财务投资,以帮助企业上市为目的,而现在则会精选企业,以战略投资的方式,看3-5年内的企业发展。
机遇
3月18日,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立友告诉本报,公司在整体光伏行业逆势的环境下,刚获得5000万美元私募支持,是由国内著名的私募基金赛伯乐及中科院所属的上海联和领衔。
杨立友此前有近20年的薄膜光伏从业经历,三年前与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对薄膜光伏的前景一拍即合,遂与团队一起归国筹划太阳能项目。
杨立友介绍,光伏从业者心态在金融风暴前后也发生了大幅变化,之前,由于多晶硅价格过高,很多人都杀入薄膜光伏行业,只要能做出来,哪怕只有4%的转换率,依然有市场。但是现在产业逐渐回归理性,这对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来说,提供了好的竞争环境。
如何渡过眼下难关,进入未来的光明前景,光伏企业希望中国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展会上记者了解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太阳能行业爆发了多起并购案。一连串的负面影响迫使德国众多中小太阳能企业不得不低价挂牌。“他们拥有的技术正好满足中国投资者的需要,这是适时采购欧洲太阳能技术的好时机。”主要负责中欧新能源业务往来的普华永道税务部总监舒克(ClausSchuermann)说。
1 | 2 |

- · 兖州煤业与澳矿Felix并购达成协议 | 2009-08-10
- · 国信证券拟并购华林证券 或成最大券商并购案 | 2009-08-10
- · 国信拟并购华林 胡关金回归忽远忽近 | 2009-08-10
- · 家居饰品利润惊人商家自爆最高达500% | 2009-07-28
- · 苏宁并购LAOX通过日本政府审批 | 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