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铝失手力拓:谁是真正赢家?

订阅
2009-06-11
邹卫国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邹卫国 投资银行的任务是不断推动交易,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中铝力拓最终是否成交,他们都是赢家。

中国的跨国超级并购似乎受到诅咒,百亿美元以上的交易至今鲜有成功案例。这可能带来中国外汇资产的配置问题。中国外汇资产更多的配置于财务目的,对于海外基金管理公司和交易所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

交易即收益

中铝力拓交易的失败,并不妨碍中介机构们挣钱。事实上,无论一项交易是否成功,投资银行和顾问公司们都会获得巨额回报。

所有的费用,对于中铝而言都是损失,若干成本将沉没其中。这些损失还将包括:中铝将重新评估之前以“成功收购力拓资产”为前提的规划。据说,云南省方面就因中铝没有执行有关承诺而来到了北京。

不过,这些费用对于投资银行及其顾问而言都是收入。我们不知道力拓赔偿的1.9亿美元分手费中,有多少会真正的到中铝的口袋。无论如何,投资银行和顾问公司们无疑会分去很大部分。

事后,对于这些机构而言,他们又将增加一笔潜在的生意。一笔失败的交易,只能说明,一家公司的欲求并未满足,下一笔类似的生意正在等着他们。

投资银行的任务是不断推动交易,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我们预计,投资银行们还会发明各种概念,讲述各式新故事来游说中国公司去展开新的并购,当然,交易规模越大越好,这样的话,他们的收入会更多。

就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交易成功或失败,他们将是永远的赢家。极端情形下,中国任何关于超级并购的努力都告失败,但机构们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准备或者正在展开收购的中国公司而言,无疑处弱势地位。

即使并购成功实施,由于减少公司价值的因素和增加其价值的因素可能同样多,谁又知道其中哪个会是主导因素?

更多的投机游戏

中国外汇储备泛滥成灾,是一个令外汇管理当局头痛的问题。外汇储备的使用有若干途径,基本有二:基于战略目的的实业投资或者基于财务目的的证券资产。

中铝力拓交易的破灭说明,用于实业的份额和用于证券资产份额的平衡上,可能再度出现了倾斜。这可能带来一些列后果。

中国正计划,在证券资产之外,再寻求外汇储备的新使用途径。比如说,购买海外资源性产品和资产。

不过,这正遭受挫折。中铝与力拓交易的失败,在中国超级并购失败谱上,再度增加了一条记录。中国几乎没有成功的超级并购交易。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百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几乎都失败了。

相信中铝的“国际化多金属”公司战略一定会执行下去,海外资产收购一定还会有下一个案例。不过,经历了这一次失败,曾经自信满满的中铝还有多少信心能够完成下一项超级并购?

如果这成为常态,或者说,中国无法摆脱超级并购遭遇各式阻力无法完成的诅咒,这几乎说明,中国只能在基于财务目的的证券资产方面,想更多的办法。

跨国基金管理公司无疑将是赢家。基于外汇资产安全和盈利的平衡,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在巨额的资产中,分割出更多的部分,让他们进行管理。现在,这些公司正寻求管理更多中国外汇资产。

发达市场的证券交易所,理所当然的也是赢家之一。中国的外汇资产将更多的活跃在这些市场上,去参与投机的游戏。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