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蹊跷涨价为何?宝钢的谋算(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晓晓 在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宝钢两度“视市场状况”调高了产品的出厂价格。
业内认为,作为中方钢企谈判代表的宝钢,两度在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贸然提价,不仅削减中方谈判筹码,也并未给自身业绩带来改观。
两度关键时刻提价
6月11日,宝钢在今年铁矿石谈判期间的第二次调价,再过半个月,便是传统意义上铁矿石谈判结束的时间。
在此前一天,淡水河谷宣布,已与日韩钢企达成2009年度铁矿石长协价格,并公开表示,希望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
宝钢此次全面上调7月份钢材出厂价格。冷轧、热轧、热轧酸洗、热镀锌、彩涂、硅钢等主要板材品种上调幅度为300-500元/吨。
业内普遍认为,宝钢的提价幅度超出预期,此前,市场预计宝钢的提价幅度在200-300元/吨。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艳平认为,宝钢高幅度提价其实反映出对后市的预期,也包括对铁矿石谈判预期的考虑。
据悉,早在5月下旬,宝钢钢贸就已接受7月意向订货,可观的订单为其调价平添底气。
对于宝钢来说,将成本下移显然是调价的主要原因,但宝钢作为中方钢企的谈判代表,每每选在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令人费解。
在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中方以“国内需求低迷”、“接受首发价会导致钢厂亏损”为理由拒不接受对手33%的降价幅度,而作为中国钢厂代表的宝钢,超出市场预期的作为,无疑增加了中方的谈判压力。
另外,单就企业行为来说,是否到了可以通过大幅提价,实现扭亏的时机呢?民族证券分析师罗荣晋指出,“国内板材市场仍处于复苏初期,钢厂快速上调价格可能给市场带来较大的风险。”
其中的风险,曾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上演。今年2月,正是市场低迷、金融危机深化的时候,作为国内钢企价格“风向标”的宝钢,调高3月份的钢材出厂价,带动国内钢价和产量双双上升,造成库存的增加,行业不得不用很长时间去消化。
也就是说,宝钢首次提价,并未给业绩带来更好表现,在之后的三个月,宝钢又相继调低钢价。进一步,而退三步,在这进退之间,中方丧失了铁矿石谈判的最好时机。
1 | 2 |

- · 北京民营快递齐涨价50% | 2009-11-25
- · 宝钢完成对澳Aquila公司15%股权收购 | 2009-11-24
- · 11月20日起非民用电价上涨2.8分钱 | 2009-11-19
- · 北京非居民用水涨价 | 2009-11-19
- · 寻求钢材流通现代化之路 | 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