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代理制是解决铁矿石乱象的一剂良方

订阅
2009-07-16
余德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余德 目前仍然迷雾重重的力拓“间谍门”事件的意义在于其反应了中国铁矿石市场的乱象。

当下,铁矿石贸易不能实现供求决定价格规律,长协矿价格与现货矿价格形成较大的价差,112家有进口资质的钢厂与贸易商成为既得利益阶层。这些企业在铁矿石价差中获得了企业小利,但伤害的却是整个中国钢铁业,并将所有的高成本转嫁给了下游并最终由中国消费者买单。与此相比照的,则是国际矿山巨头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

有人将铁矿石长协价与现货价价差归结为中国钢厂的过于分散,产能过剩。这个观点没有错误,但这一局面并非一时而就,这些都是计划经济与地方利益共同留下的“顽症”,国家正在解决这个问题,但并不能指望其在短期内得以全面解决。

那么,在这一情况下,铁矿石问题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业内众多专家认为,代理制或许就是一剂良方,或许能够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难题。

所谓代理制,就是进一步对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进行规范的基础上,明确进口商在铁矿石现货市场进行加价的幅度,比如3-5%,而非现在的50%以上加价,无进口资质的中小钢厂在此基础上买入铁矿石;对于铁矿石进口总量,应该纳入宏观调控,各大型有进口资质的企业(特别是有进口资质的贸易商)在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报批制,不得超量或者随意减少铁矿石现货进口量,在这样的基础上,铁矿石现货价乱象将得到控制,铁矿石价格将在国内市场平稳运行,此举既能保障有进口资质的一定利润律,同时也能够让中国国内形成一个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有序。

代理制的意义在于将中国一盘散沙的需求拧成了一股绳,兼顾了大型钢厂与贸易商的利益,同时也尽可能的保障了中小钢厂的利益,他们也就不会像今天一样,公然违抗中钢协的要求,私下争抢着与矿山巨头签订“长协”合同,有资质的企业也就不再敢随便操纵铁矿石价格了。

这并不是在走“回头路”,铁矿石如同粮食、军需一样,同样是我国的战略经济部门,我们正在对粮食采取宏观调控,为什么就不能对铁矿石采取宏观调控呢?

显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不够,还必须得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管理机制,这包括组织机制的建立,也包括管理机制的变革,不能老指望一个由冶金部转化而来的中钢协来解决所有问题,中钢协在本轮铁矿石谈判中外方对中国谈判主体地位的质疑就说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说,“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逐利的资本永远会瞄准铁矿石高额价差的,同样我们不能指望力拓案抓几个间谍,打几个“内奸”耳光,就指望中国钢厂与贸易商服服贴贴,老实听话。

总的说来,解决铁矿石问题,除了代理制度的建立之外,解决好可操作性问题并严格执行是重要一步,也许这才是今天我们正在调查与处理力拓“间谍案”的真正意义所在。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