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必和必拓的如意算盘是:2008年全球钾肥需求量为53万公吨,需求主要市场是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但这些重大的消费国家只有很少或基本没有钾肥资源。
以中国为例,作为世界第一大钾肥进口国,中国每年需要进口钾肥超过800万吨,占全国总需求量的50%左右,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据了解,中国进口主要由中农和中化化肥进行每年一度的价格谈判,其中中农负责俄罗斯片区钾肥进口和价格谈判,而中化的主要对象正是此番必和必拓要约收购的加钾。
白衣骑士
“加钾一家还不足以完全影响全世界的钾肥市场。”中国石化协会产业发展部副部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孝峰告诉本报,这项收购对中国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据称在必和必拓的全现金收购要约报出后,中化化肥、中投、中海油、厚朴基金等企业和机构就开始和加钾接触,准备出手收购或参股加钾。
但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正式宣布参与对加钾的收购。
熟悉中化化肥的人士对本报称,中化或中海油单独出手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是资金实力问题。该人士透露说,“中化化肥和中海油目前正在联手收购白俄罗斯的一个钾肥项目,规模也不小,应该不太可能同时有资金实力应付另外一个更大的项目。”
另据了解,2009年,中化化肥在国内钾肥市场价格动荡之际,曾花费了巨额资金用于收购国内大部分企业的钾肥囤积,以期后市价格上涨。据称,当时在青海,只要有企业卖钾肥,中化几乎是不计成本收购,希望在钾肥后市价格走高后,可以大赚一笔。
但最终,中化化肥在这场与市场的赌博中失败,遭受巨亏,其相关负责人甚至被迫递交了辞呈。这样将影响中化化肥参与收购加钾。“而中化和中海油的参与,更多可能只是为了帮助加钾阻击必和必拓的收购,而不是自己去收购加钾。”上述人士称。
王孝峰表示,中国化肥企业,尤其是央企在参与如此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时,往往会受到体制的影响。不过他同时表示,必和必拓对加钾的收购,可能会促进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寻找和收购钾肥资源的步伐。
“在此之前,包括中化、中农、中海油等把持钾肥进口业务的企业,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收购或参股像加钾这样的谈判对手。”王孝峰说。
前车之鉴
8月25日,必和必拓CEO高瑞斯称,目前必和必拓所有的产品90%以上都实现了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按市场价格交易是必和必拓对其产品进行定价的目标之一。
这意味着,必和必拓一旦成功收购加钾,那么中国企业此前好不容易才争取过来进口钾肥年度定价体系,也将一步步走向现货交易。
中农集团高层人士向本报表示,此前在钾肥价格谈判时,也有人提出过取消年度定价,转而按照季度、月度或者现货交易,这对中国钾肥进口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无论哪种交易,关键看谈判的价格”。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中化和中农一直把持主导着中国钾肥的进口和价格,2009年下半年以来,钾肥价格还是随着经济的不断企稳开始不断走高。
根据王孝峰掌握的数据,中国目前在国际上取得的钾肥项目,大多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资源。而在国内,目前仅有不超过3个新钾肥项目在投资,总产能不超过150万吨。中国的农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需大量进口钾肥资源。
这给了必和必拓一个铁定无疑的理由——通过垄断资源供给来进行市场化定价,同时为金融投行们创造合适的投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必和必拓此次聘请了J.P.摩根、巴克莱资本、法国巴黎银行和英格兰皇家银行等众多投行作为本次要约收购的财务顾问,其中有几家正是必和必拓的金融股东。因此,必和必拓才能在如此重大的收购计划中,安排达成了多币种条款与循环贷款融通的协议,以满足交易融资需求。
如同已经尘埃落定的铁矿石战场一样,钾肥的硝烟才刚刚燃起。
1 | 2 |
- 必和必拓加速进入化肥行业 收购PotashCorp现金已到位 2010-08-27
- 【报摘】工商银行上半年盈利846亿元 2010-08-27
- 铁矿石定价再度谋变 必和必拓“兜售”月度定价 2010-08-11
- 上游央企非洲找矿 难破三大矿山垄断格局 2010-06-22
- 两拓合资递交申请 商务部正进行反垄断调查 20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