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轩生化三次上市遇阻 创始人投资方矛盾激化(1)
种昂
2010-10-19 08:43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一边是企业的创业元老,多年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使企业从一家小厂跃升为行业老大;一边是有着留美博士、大学教授、上海股权投资协会会长等头衔的知名投资家,先后对企业投入了19亿元的巨资。

最初,双方对彼此“印象甚佳”、“合作愉快”,如今却在三次上市过程中逐渐水火不容、无法弥合,企业也因此陷入了危机。

空前危机

这是一个行业的隐形冠军。山东中轩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轩生化”)年产黄原胶3.6万吨,出口量占国内85%以上,居全球首位,其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40%和80%。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工业领域,拥有者一大批全球500强客户。

近日,一封来自淄博中轩公司员工的一封举报信,列举了这家全球最大的黄原胶生产企业正陷入一场空前的危机之中。

这份材料直指,“大股东史正富因觊觎公司业绩良好,欲拿来当成其圈钱的工具,公司近年来经营每况愈下,目前公司已经大面积亏损,濒临破产的边缘”。

当记者见到史正富时,他向记者证实,以往企业税后利润可达4亿元,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利稳定在两三千万元,但时至8月份企业却无法正常开工,当月亏损400万元,数百名职工情绪不稳定、四处上访告状,当地政府派出的工作组已经进驻企业。

“我投资了这么多企业,在业界一直口碑很好,但唯独这次总共19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回忆起这十年的投资,史正富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表示,举报信中的情形并不属实。

作为中轩生化的大股东,史正富现任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同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股权投资协会会长。多年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使他身兼浙江三星、上海美东、华菱重卡及奇瑞汽车等公司董事。

2000年1月,史正富联合两名教授出资5700万元收购了中轩生化40%的股权,成为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当时,中轩生化仅有一条一千万吨的黄原胶生产线。

时任董事长的周福禄则是企业的创业元老,当时史正富三人组团投入中轩,他们都抱着“很惊奇的心态”——当时临淄其他几家企业的外来股东进来后没有一家成功的。周坦言,“我们只想扎扎实实搞好生产,担心搞资本运营的为了圈钱不顾企业利益而一卖了之。”

但史正富进入企业后,打消创业团队的顾虑,承诺“搞生产经营,不搞资本运营”。他的这席话牢牢的记在了周福禄等高管层的心里。

此后的几年,双方合作的十分愉快。史正富未向企业派出任何财务、经营等监管人员,自己很少来公司,就连总经理也不认识这位企业的控制人。用史正富的话说,“信任老周是发自内心的”,“管理团队天天下车间,企业运营良好,没有一分贷款。”而周福禄对史正富的印象也是,“学历高、彬彬有礼”。

史正富介绍道,他的投资理念是在价值发现基础上与经营团队进行价值共创,史认为,只要企业财务报表正常,并不计较小节。

此后的几年是中轩生化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2002年企业投资2.3亿元上马了热电厂,并扩建东厂、产能3000万吨猛增到3.9万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黄原胶制造商。企业的收益连年翻番,年利润接近4亿元,保守估计市值可达到80亿元。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双方得合作最终却如同水火,无法弥合。

裂痕

史正富有着留美博士的光环,作为上海股权投资协会会长,“投资—上市—变现退出”的手法驾轻就熟;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周福禄早年为农民,当兵复员后进入中轩生化出任董事长,从未接触过资本市场的他却对上市有着莫名的恐惧感。

周福禄回忆道,“这些年我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工厂上了。中轩倒了,别人心疼一时,我会心疼一世。史正富进入企业时曾表示,‘搞生产经营,不搞资本运营’,但从2003年开始,他开始出尔反尔。”

但史正富却认为,投资要有回报,而回报总要有出口。上市则是不二选择。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