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平等对待应适用所有层面(2)
刘伟勋 王芳
2010-12-03 22:21
订阅
 1  |  2 

平等对待应适用于所有层面

经济观察报:随着内外资企业税费的统一,有观点称,外资在华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将终结。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丁凯:我并不喜欢“超国民待遇”这种提法,因为这种说法让人感觉外国企业在华收到了政府的什么礼物或者帮助,这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我们需要把吸引外资投资和在一个稳定的经营坏境下的税务激励区分清楚,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对于“超国民待遇”,人们总容易混淆一些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通过激励措施来吸引外资。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吸引这些投资,从长远发展上看他们得到的回报总会高于这些所付出的激励措施的成本,否则政府是不愿给予这些激励措施的。

政府不是圣诞老人,他们这所以这么做,是想在吸引外资方面更具竞争力。我认为这种做法会继续存在。我想如果中国公司到欧洲,也会选择有这种类似优惠政策的国家。这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超国家的”。这并非中国的独创,全世界都是这样。

经济观察报:给予外资的税收优惠,是否应当是一个阶段性的措施而非长期政策?

丁凯:一旦公司准备开始,他们需要政策激励来帮助他们起步。公司发展初期,需要建立办公室、雇佣员工,这些开销对新公司是个沉重的负担,他们需要一些激励措施来克服这些困难。一旦他们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他们也就可以和其他公司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了。就像有人看待那些给外国公司的税收政策,他们说对待他们应该和当地公司一样。我认为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这是公平的,外国企业也可以在同等条件下和本地企业展开竞争,包括税收待遇。

这种平等对待应该适用于所有的商业层面。比如,外国和本国公司都应该获得用于研发的补贴,外国公司应该被允许进入所有商业领域和本国公司进行竞争,而不应该有任何限制措施。这也是他们和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共同点。中国仍然有一些工业和服务行业不允许外国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入。我们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将有越来越多的领域向这些企业开放。

如果得到平等对待这样,企业经营的成败只取决于他们的竞争力。欧洲公司来自一个很成熟的市场,他们习惯了在竞争环境下生存。一些公司会成功,一些公司会失败,这就是市场竞争。我们认为没有公司可以长时间坐享其成,我们相信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

依然担心市场准入

经济观察报:中国欧盟商会在今年9月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0/2011》中呼吁,欧盟企业必须获得更公平的待遇和更开放的市场准入。您是否认为,更多地对外资开放中国市场,比单纯为外资企业提供税费优惠更有价值? 

丁凯:我们每年都问会员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会选择在中国投资?95%的公司说是因为他们看重中国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市场,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其他地区都很惨淡。中国在政府刺激计划的帮助下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所以企业们认为中国的市场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发展迅猛。

如果这是他们选择中国的第一原因,那么市场准入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你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就要看你如何参与到这个市场。

市场准入是企业现在担心的一个大问题。一旦他们想在市场上经营,他们就会担心不断提高的市场准入门槛,所以他们希望看到政府更加开放,这样就可以进入市场。

国外直接投资不是拾荒,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给市场带来一些东西,我们也希望得到回报。不是说我们出来要试图占领这个市场。我们是在进行市场交易。

经济观察报:进入市场之后是否还会担心竞争环境不够公平?

丁凯:一旦你进入市场,获得了许可,开始竞争,你就想在规范框架内有一个非常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全行业都要受到同样的规范。如果不这样,你就会遇到障碍,然后你或许就不会收到所期望的市场回报。有的企业带来了研发,有的企业带来产品,有的带来了研究了数年、数十年的科技和工艺来到中国,所以他们想要(得到回报),他们制定了可收到回报的商业计划。就像政府做五年规划,企业也会做三年、五年规划,所以这里有一些担心。

经济观察报:你们将《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0/2011》呈递给中国各级政府及监管机构后,他们给予了哪些反馈?

丁凯:反应很强烈,这令人安慰。我们在很多场合从中国最高决策层听说了外企将会被视同本国企业。现在仍然需要做的是,这种安慰能转到我们提出的两到三百个中国政府可以改进的地方来。

我们很现实。我们知道这三百个问题不会在一年之内解决,但是我们认为把欧洲企业认为重要的事项列一个清单是很重要的。它是个很有用的工具。这场会议使得他们不必跟各个企业对话就能对他们的情况有所了解。

经济观察报:温家宝总理今年9月表示,在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上,中国将对外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您认为中国在落实这一承诺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丁凯: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为了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他们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说减少壁垒。目前外资仍然不被允许进入某些产业。对所有权也有限制。这些限制看似合理,但你要把这种情况跟没有限制存在的欧洲相比。如果我中国的竞争者去欧洲,他们都不会有障碍。不过,我来到中国,我却遇到了。这不公平,他们会继续探讨这些。

同时,中国需要做更多工作以保持政策法规的连贯性。尽管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政策法规、应用和执行上做了大量工作,但问题仍然存在。从全国范围来看,有的省份这样,有的省份那样,企业就会很难适应。

(采访翻译:本报英文编辑部)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