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公司产业 > IT/家电

评论:TCL困境不是国际化惹的祸(2)

  
作者:周俊
发布日期:2007-04-06

史万文回忆说,“我们看到欧洲平板转得这么快,我们急,他们也着急,但他们思想上很着急,行动上却很缓慢,采购要事先谈好,结果是他们仍然是原来的操作模式,年初订一次货,7月份订一次货。他们还不希望我们参与,谈判进展很慢,订单竟然下到了半年以后!显示屏的掉价把我们给折腾坏了,你有心帮他们,但他并不愿意接受。” 

李东生曾对欧洲员工周末关闭手机非常不满,因为在中国,公司高层几乎无法接受员工的这种行为。当然,这只是个缩影,TCL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对可能面临的文化冲突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重视并解决文化冲突是每个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TCL国际化的困境证明了公司对文化差异缺乏重视,与国际化本身并无关系。 

看好重组前景

目前TCL的最大问题是欧洲彩电业务的重组。重组的内容主要是缩减欧洲业务的机构以及员工的安置。 

据了解,欧洲业务中心的机构精简主要指原欧洲业务中心、全球运营中心的欧洲商务部以及战略OEM业务中心的欧洲业务部门合并成心的欧洲业务中心,同时将裁减超过20%的员工。此前TCL曾有意将波兰公司售予冠捷,但无奈对方不愿接受波兰公司的1000名员工,只能作罢。很显然,员工安置是目前的棘手问题。从欧洲的人力成本和保障体系看,安置这些员工的成本将非常高。 

从目前的情况看,2006年的财务报表TCL集团注定是扭亏无望。重组开始于去年10月份,虽然无法得知巨额重组费用在06年和07年的分摊情况,但我们预计06年应分摊的部分应占比例稍高,因为重组初期的一次性投入可能较大。重组费用作为一次性支出,如果能在2006年分摊较多部分,势必将减轻2007年的财务压力。 

此外,我们注意到,超出预期的重组成本中包含了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作为利润调节的“cookie jar”,TCL此时利用是非常明智之举,一方面将大大降低重组后经营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对2007年的业绩也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06年亏损成真,TCL集团的A股简称将冠以“ST”之帽,无疑是对品牌形象的重大打击,甚至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以及公司的融资能力。无论如何,李东生甚至政府应该不愿看到一个冠以“*ST”的TCL集团。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应太过悲观。 

TCL国际化的意义

TCL国际化之路确实走得不算成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的世界,国际化才是树立国际品牌的唯一出路。TCL海外扩张之路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将给中国其他公司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李东生曾说,看到汤姆逊公司飘扬的五星红旗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冲动。相信杨元庆、张瑞敏甚至李彦宏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 

大象跳舞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不鼓励冲动式的国际化,我们希望中国的公司先练好基本功,在国际化之前向IBM、通用等优秀跨国公司认真取取经,先把产品质量国际化、经营理念国际化、管理模式国际化,等等。当万事俱备后,国际化只不过是等一场东风。 

 1  |  2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