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灭的华为“美国梦”(1)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玉蕾 尽管华为CEO任正非多次强调,收购美国3COM仅仅是公司的一项商业投资,但这项所谓的“商业投资”最终未能获批,华为海外收购计划就此告吹。这场“拉锯战”自2007年9月开始,历时半年,却最终功亏一篑。
华为的“美国梦”泡汤
华为正在国际化道路上极速飞奔。业内消息称,华为2007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45%,同时海外销售额超过70%。
华为的全球8大片区当中,经过多年耕耘的欧洲已经成为重要的“产粮区”,但“美国的电信运营商是最难进入的,比欧洲要难很多,就连爱立信、阿尔卡特都进不去。这里只有三个玩家,摩托罗拉、北电和朗讯。”华为某海外代表处负责人抱怨。特别是近些年来,美国的电信运营商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兼并和收购之后,对电信设备的采购量进一步减少,这也使得美国之外的电信设备商进入这个市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但是,在任正非的心中,美国市场是一定要进入的;也只有进入了美国市场,华为才算得上一家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要进入美国市场,贝恩更是华为可以倚重的资源。在美国,私募基金居于整个金融机构的宝塔尖,对美国的政界和商界都有非常强的影响。当然,贝恩的能力也不仅仅限于金融市场,它还能够为华为在美国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圈。而有了贝恩的支持,加上3Com这个支撑点,华为才有可能逐步地融入美国社会,并长期获取商业利益,这其实也是很多跨国公司在母国之外做生意的办法。
可惜,半年之后,华为的“美国梦”只能从头开始。
当商业遭遇政治
实际上,华为在美国的遭遇,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已不是第一次。去年联想公司的电脑中标美国政府采购订单,但在毫无征兆情况下被“联想是一家中国企业,涉嫌国家机密安全”为由,取消了联想的电脑中标合同。在当时,联想公司尽管积极争取,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订单损失。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来自中国的资本似乎越来越多,美国政府也先后批准了花旗集团、贝尔斯登等银行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吸收数十亿资金来改善其财务状况。“华为与3COM的这项收购计划让人看到,在中国等资金充裕的国家不断在美寻求收购机会时,美国政府会面临怎样的挑战,”美国加州共和党议员邓肯·亨特表示,中国有大量资金,这正是美国公司所需要的。在他看来,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与美国公司对这些资金的渴求之间存在的冲突仍将继续,而且会愈演愈烈。
这种情况也不总是发生在美国,此前泰国运营商一度指责华为推迟交付网络而要求华为支付巨额罚金。但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引起巨额罚金的根源却在于泰国变幻的政局。之前中兴通讯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菲律宾高等法院发出的临时限制令。该限制令要求暂停实施中兴通讯与菲律宾政府签署的一份3.29亿美元的宽带网络设备及服务合同。有菲律宾媒体声称中兴通讯涉嫌行贿获得菲政府合同。但有批评认为,造成这一订单取消的原因归根到底与菲律宾本土政局有关。
华为收购案发出的“新信号”
美国政界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以现任财长保尔森为代表的政府官员就一再重申对外资的开放态度。总体上,国会比政府更加保守。对次贷危机中新兴国家资本入股黑石、美林银行以及摩根士丹利,国会的反对之声从未停止。尽管国会并不直接介入CFIUS的审议,但其压力仍不可小觑。两年前,CFIUS批准了迪拜港口世界公司对美国数个港口运营业务的收购,国会震怒,并颁布了更为严厉的法案,要求CFIUS加强审查,最终该项收购破产。
“迪拜公司的收购案加剧了CFIUS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力度。”美国财政部负责国内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克莱·洛厄里说。
1 | 2 |
- “股神”巴菲特助力玛氏收购百年箭牌 | 2008-04-29
- 中钢澳矿收购案获外管局批准 | 2008-04-28
- 从《华为基本法》想到的 | 2008-04-18
- 外管局20亿美元购英国石油1%股权 | 2008-04-16
- 软件侵权:习惯还是无知? | 200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