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3-01
庞丽静
订阅

张瑞敏提商业模式竞争 海尔战略转型“生产外包”(1)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庞丽静 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这样一个完整的家电制造产业链中,逐渐淡出生产制造业务,把它外包出去,交给台商这样的专业代工企业去做,而自己专做营销和服务,这是海尔集团目前正在推进的战略转型。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内部发表讲话,海尔以后的发展,需要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他表示,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商业模式的竞争,即体系的竞争。商业模式的第一要素,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这种转型,意义重大。”2月26日,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对本报表示,生产业务外包,是制造业进化的结果,是中国制造业走向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信号。

也有行业专家表示出担心,“拥有近5万名员工、其中60%为制造工人的海尔集团,此次启动的转型,面临着巨大风险。”

生产业务外包

2月24日,海尔集团一位高层告诉本报,海尔提出战略转型,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近几年摸索和积累的结果。

近年来,海尔集团一直提倡“两头大,中间小”的经营思路,两头大,就是注重营销和服务,中间小,就是弱化生产制造业务,不在制造上多下功夫。

但“生产业务实行外包,变身制造服务型企业”,作为战略思路明确提出来,在海尔还是首次。海尔高层表示,接下来会进行越来越多的产品外包。首先,会与台湾一些家电产品制造商洽谈,成立双方合资的产品制造工厂。然后将逐步退出这些合资公司,最终实现制造服务业模式的运营。

罗清启认为,海尔目前最大的资产是品牌,大量的客户和营销网络资源及品牌影响力已经为其转型制造服务业提供了可能性。因为那些世界级的台湾代工企业,拥有规模效益,采购规模大,成本低,可以赚到钱。但他们没有海尔的营销网络和客户等终端资源。

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对海尔实行的生产业务外包,则表现出两大担心,即能否保证规模效益和能否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海尔今年开始主推一种自主经营体的营销模式。也就是说,为赢得特定的大客户,海尔成立起一个个的经营团队,他们负责发现和满足客户需求,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收入。

张云杰是海尔集团直属分公司北京工贸公司的产品经理,他与一些产品代表们组成了自主经营体,主攻北京地区家电下乡的订单。去年12月份,在第三轮家电下乡前六周,他们就找到专卖店的老板们,沟通今年2月份的订单。到第三轮家电下乡前两周左右,经张云杰们修改完善的营销预算就全部锁定。海尔家电下乡产品一到,马上就被专卖店老板提光了。

近期,张瑞敏在召开的内部会议上指示,(产品营销)要做到订单一周就排定锁定,六周滚动订单排定,锁定预算目标,清楚自身价值。

来自海尔内部的消息,接下来,海尔就是脱手大部分生产业务,削减成本,并加快为客户提供服务和对市场趋势做出反应。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