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绵绵详解海尔:通向国际与农村战略
黄利明
16:05
2010-03-12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利明 3月11日上午,对于海尔的市场战略、转型等方面的问题,海尔总裁杨绵绵在梅地亚新闻中心,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家媒体采访。 

经济观察网:家电下乡对海尔有什么影响,海尔将如何借助这样的机会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 

杨绵绵:家电下乡对拉动整个农村居民的消费有很好的作用,毕竟有补贴政策,本来不买的后来也买了。但对海尔而言,因准备工作早,注意到农村市场需求在发展,所以在产品的准备上,在渠道的布局上,更加深入到农村。海尔和政策的衔接是比较快的,因此农村市场的增长去年超过30%。整体效益也挺不错,一是因为政策支持,二是因为有专门针对农村开发的产品。 

去年海尔出口同比仅增长了4%左右,我们也是视为下降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则强劲增长,海尔占家电下乡32%。因此,这种出口下降的市场形势倒逼海尔,更加关注如何把营销网络深入到农村,如何开发适合农民的产品,如何组织一个及时的也没有库存的供应链。这次家电下乡对海尔的真正意义在于逼迫海尔转型,使得海尔的发展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经济观察网:为应对转型,海尔内部进行了流程再造,海尔如今最大的转变在哪里,渠道与产品销售结构有什么变化,如何实现你们所提出的转型? 

杨绵绵:从今年来看,去年海尔打了个很好的基础。内部的流程再造,企业的转型更加适合于现在的市场需求。海尔建立的虚实网结合渠道策略,虚网即互联网了解需求,实网即营销网、服务网、物流网结合起来满足需求。因此,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网络构建上更趋完善。第二,出口的下降也逼迫我们在产品的结构上进行调整,在渠道的结构上进行调整。

过去海尔是以缝隙式进入到发达国家市场,现在海尔主打高档次产品,价格高但性能好、节能好、外观时尚,在工业设计上也有很大创新。所以在海外市场渠道结构转向大客户,产品结构转向高档次。

经济观察网:现在海尔的出口形势是否有所好转,今年在农村市场增长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杨绵绵:今年从这几个月来看,海尔的出口是比去年增长的,全年海尔海外市场计划上升20%左右。今年,中国家电市场整体应该会增长20%左右,农村还能更高一点。海尔在农村市场还是按照增长30%目标来定位,整体市场增长也差不多。在海尔内部的市场份额中,农村占据40%的份额,以前是20%左右。农村的市场会按照量来增长,城市会按照质来增长。 

在毛利率上,就看开发的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能则会有很大的消费量来支撑,量相当大毛利就会相当高。比如,做一个很贵甚至亏损,但要做100万个当然很便宜。 

经济观察网:现在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与H股上市公司海尔电器的整合将何时完成?海尔把他们分别比喻为“车”和“路”,你们能创造什么好车,建设什么好“路”,相互匹配又能跑多快?未来会否再次启动GE家电收购,或者其他海外收购? 

杨绵绵:现在两个上市公司有不同的战略定位,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以产品为主,香港的上市公司海尔电器主要以网络、渠道为主,青岛海尔为车,海尔电器为路,A股的上市公司要营造很多的车,让他们在最好的路上跑起来。 

未来则将来会根据海尔的战略,在创造世界名牌的目标下,营造一个全球合理布局的环境。不仅是生产基地,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开发的中心。会否并购将根据海尔的战略布局、市场需要、对方情况有否整合效应来考虑,怎么样做更合适,如果碰巧有合适的也许也会做。 

 当时买GE家电的时候标价很高,幸亏也没买,现在标价也很低或不高了,但还没发展到收购的时刻。去年,海尔就跟GE家电有很好的合作。GE家电看到海尔农村营销网络建的很好,因此将他们的家电产品给海尔来代理销售。首先是GE白电,开始在农村卖了。白电之外的暂时还没有,未来如果白电卖的好,将可能会进一步合作。 

但对于海尔而言,与GE家电的合作,利润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一个向GE学习的机会,学习他们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国际化,海尔有三部曲——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原来是走进去,现在是从走进去向走上去,上主流渠道、主要产品。 

经济观察网:去年,海尔进入了7万个村庄,新的一年将计划达到多少,未来家电企业真正竞争的地方在哪? 

杨绵绵:中国农村有64万多个村庄,去年海尔进入了7万个村庄,今年进入村庄的数量最少要达到10万个。海尔的要求其实是进入到每个村庄,相比去年而言,还要9倍的努力,如果像去年一样努力则至少还需要9年。在县、镇里面做这样的布局,时间会很长,服务网点的建设也是这样。海尔的服务网络是要求每150公里可以半天内送达,有些地方山区,没车可进,服务人员是背进去,还有抬轿子抬进去的。如今服务网建了17000个,但肯定还不够,所以还要再建。 

家电产品是充分竞争的领域,最终的需求就是谁最创造的用户资源最多,就最有价值,谁就是胜利者。过去在我心目当中,索尼是神圣的高价的,如今连索尼也会打价格战了。 

实际上,将来真正企业的竞争就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人单合一,双赢。人即员工,单即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人单合一就是每一位员工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双赢,则是消费者获得价值的同时,企业、员工自身也会获得很高的报酬。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