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疑贱卖国资 紫光集团重组风波(2)
杨阳
08:16
2010-04-06
订阅
 1  |  2  |  3 

人事震荡

赵伟国上任后,开始向旗下上市公司派遣原健坤集团工作人员。

2009年7月8日至13日,短短5天内,古汉董事长、总裁、副总裁、两名独立董事纷纷辞职。7月29日,紫光古汉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李义为董事长,方继文为董事。李义原是健坤集团副董事长,现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方继文原为健坤集团副总裁,现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李义担任紫光古汉董事长后,内部就“恰好”有人“举报”原紫光古汉原高管有问题,致使公司原董事兼总裁刘箭被刑拘(后被释放)。

根据紫光古汉公告,该公司于2009年8月27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 《立案稽查通知书》,称因该公司涉嫌违反有关证券法律法规,湖南监管局决定于8月26日起对公司进行立案稽查。

在这段时间里,紫光古汉的股票也从7月27日的8.55元跌到8月20日的5.8元。

“资产评估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如果真与首旅进行交易,要参考市场价值。赵伟国就是想通过让紫光集团的上市公司资产贬值来达到低价进入紫光集团的目的。”钟栗铎认为,由于紫光古汉的盘子非常小,赵伟国还可以通过对股价的拉升来达到牟利的目的。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也发生了高管的震荡。

赵伟国上任后,紫光集团副总裁刘昀于2009年7月底“被”离职。在他离职之前,原紫光集团总裁郭元林已经率先离职,此后紫光集团的总裁一职由紫光集团董事长宋军代任,后交由赵伟国出任总裁。而继郭元林、刘昀之后,负责党务、人事、行政的副总裁刘传文离职,副总裁许庆元被撤销其所兼任的财务总监职务。

首旅集团副董事长杨华称,卖给旺达网还是卖给健坤集团其实无所谓。但是目前的口水仗已经影响了股权转让程序的正常进行。而首旅所持股份的两个买家都曾经是清华的学子,小股东钟栗铎与坚持引入健坤集团的大股东清华控股董事长宋军之间,也似乎有着一种无法为外人理解的“说不清”的纠葛。

4000万元谜团

2009年6月紫光集团董事会委任健坤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为紫光总经理前夕,紫光集团账面上出现了一笔4000万元健坤集团的汇款,该笔款项的支付依据、具体用途、交易条件等实质性内容从未交付紫光集团董事会或股东会进行审议,小股东、紫光集团董事钟栗铎称,对此均一无所知。

赵伟国对此表示,当时的顺序是先开会决定增资扩股,然后他当的总经理,然后他才打的钱。

紫光董事长宋军的解释是,“6月赵伟国进公司后感觉紫光比较危急,担心会在资金上有些问题,因此赵伟国说开一个独立的账号,先把钱搁在这儿。但紫光集团没动这笔钱,因为经营不错。在这上面对原股东、对公司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损失,这事应该是公司内部的事情。”

宋军表示,赵伟国主要是考虑进来以后要进行重组,万一哪个地方需要钱,能快速调动资金。两人讨论后,宋军告诉赵伟国 “你是总经理可以有这个权利”。

但某知情者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健坤集团支付给紫光集团关于增资扩股的“定金”——如同买东西前先付定金是商业惯例一样。

钟栗铎认为,如果“定金”说属实,这笔“定金”也违法违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9年10月才批准紫光集团进行增资,要求先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上报国资部门备案后,再将具体的增资方案报教育部审批后方可执行。2009年6月时,教育部是否批准紫光集团增资尚且是未知数,此时就收取“定金”,背离了国资监管程序。

此外,教育部批准增资后,紫光集团还应该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交易对手,提前收取健坤集团的定金,涉嫌暗箱操作。此外,如果一旦健坤集团增资失败,根据商业惯例,收取定金的紫光集团很可能要承担较重的违约责任。

其后,由于增资长时间受阻,这笔4000万元的资金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财务账面上的“症结”。

紫光集团和健坤集团接下来的动作是,通过向健坤集团借款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让这笔4000万元的款项名正言顺。

2010年2月2日,紫光集团召开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决定公司与健坤集团投资1亿元设立北京紫光投资有限公司,紫光集团出资5100万元,健坤集团出资4900万元。紫光集团出资的5100万元中,3100万元为紫光集团向健坤集团借款,只有2000万元为紫光集团的自有资金。股东会现场,旺达网就借款成立合资公司事宜提出了质疑意见。

钟栗铎认为,紫光集团靠借款与健坤合资设立北京紫光投资公司,以健坤投资的一年期拆借款来从事长期投资业务,资金链存在巨大风险,此举不符合各股东利益。

当然,这都是钟栗铎的猜测。

在这之后,健坤集团正式增资紫光步伐加快。2010年3月11日,清华控股提议召开紫光201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表决了 《紫光集团引进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战略投资者的议案》。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