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盖虹达 昨日,国美创始人及大股东黄光裕以其全资控制的公司名义发表题为《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的致员工公开信(下称“公开信”),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陈晓个人,称陈晓乘人之危,阴谋窃取国美人共同的历史成果和未来的事业发展平台,企图变“国美电器”为“美国电器”。
黄光裕声讨陈晓
黄光裕在公开信中表示,陈晓在创始人和大股东面临巨大的人生挫折之时,乘人之危,阴谋窃取国美人共同的历史成果和未来的事业发展平台,企图变“国美电器”为“美国电器”。
黄光裕方面还历陈陈晓“窃取”国美的三步棋:第一步棋是不顾一切地推行“去黄光裕化”;第二步棋是“慷股东之慨”,盲目给部分管理人员期权,变相收买人心;而第三步棋则是“想利用股东大会的信任,继续发行新股,联手国外资本,妄图使国美电器沦为外资品牌”。
国美回应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针对公开信,国美一高管反驳称,从公开信的落款来看,或许黄光裕已经将“国美电器”变成了“英国电器”。公开信的落款为黄光裕在英属百慕大群岛设立的独资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ngs Inc。
“这大股东明明是一家英属百慕大群岛注册的公司,难道这是说明国美电器是英国公司吗?我国不是封闭的市场经济,已经加入WTO,是个开放的市场,难道就一定拒绝国外资本吗?我们是要有民族精神的,你我都是中国人,但是市场经济是开放的。我向来认为,世界是平的。”他表示。
公开信写到陈晓是“慷股东之慨”,不按业绩考核,盲目给部分管理人员期权,变相收买人心。
这位拥有期权的上述高管对此很反感,他尖锐指出:“这恰恰说明黄光裕不愿意分享股权。”
黄光裕在股权激励上的处理方式是失策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在这一点上失去了一些高管的人心,接受采访的一位学者指出。
“股权激励并不是国美的发明,而是海内外公司通用的做法,黄总不采用股权激励,说明他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了解的。为什么国美在黄总进监狱之后这段时期一个高管也没有离职呢?正是股权激励发挥了作用。”上述高管表示。
公开信指责陈晓作为董事局主席,存在个人野心,实施阴谋,挑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对此上述国美高管以一个疑问表示了看法:“如果说陈总是这样的,那么黄总又做了些什么呢?从他的罪名来看,他是不是伤害了很多其他人的利益?”
多方说法
“这是一场马拉松的拉力赛。”南方一彩电厂家高层表示,双方无论谁通过资金获得更多股份的增持,但落败的一方始终还是主要股东之一,并可以时常骚扰,这让未来的国美管控权之争成为一场消耗战,将分化管理层的经营注意力,进而影响公司经营。
“国美电器是在香港上市的,已经很难说是‘本土企业’。当然现在黄光裕夫妇还是大股东,作为创始人,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公司的性质。”苏宁电器一位高管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同行,苏宁电器并不希望国美电器一步步成为外资控制的企业。因为在中国市场,维持这种双寡头竞争的局面是非常合理的。其实这两年,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等其他3C零售渠道企业的竞争温和多了。相反,以前那种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少了,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率比过去几年是有明显提升的。
“如果国美最后彻底成了外资企业,我觉得对于本土企业不是好事情。我们董事长(张近东)曾多次强调,零售业就是中国工业的咽喉,外资主导,一定会影响中国的产业结构。”上述苏宁电器高管说。
一位资深的证监会官员对本报表示,国美之争从一个侧面证明国美电器有非常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该官员审阅过国内许多大型国企的上市发行文件。
“双方在靠股权说话,这是真正形成了‘三会’制衡,在公司内部真正形成了民主,这是绝好的正面教材。”他感慨道。
国美电器事件完全按照资本市场规则,完全在公司法框架内发生发展,这是非常好的案例,即使双方非常吵闹,双方不遗余力通过媒体舆论拉票,“这也是一种商业民主”,他评论说。
该官员表示,“虽然当前董事会和大股东在吵闹,但这也非常好,这是真正的势均力敌,这比一些国企存在的一股独大的势态要优越许多。”
- 黄光裕狱中通道 2010-08-19
- 【报摘】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2010-08-19
- 国美电器发言人反驳黄光裕致员工公开信 2010-08-19
- 黄氏家族筹得老乡团近20亿应增发 张大中力挺黄光裕传闻不断 2010-08-18
- 【报摘】潮汕老乡火线相助黄光裕20亿元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