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全民手机支付:实名制的商业图谋(1)
闫薇
2010-09-08 07:17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2010年9月1日,对于中国电信业来说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一天,各大运营商开始实施手机实名制。

中国电信内部人士称,实名制以后,用户的个人信息将和公安局身份系统连接,这就为运营商开展手机支付提供了可能。更有电信运营商人士透露,推行手机实名制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为全民手机支付铺路;增加用户黏性和安全指数,为电信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格局中占得先机,也是这一政策的一个初衷。

转折点

根据工信部要求,9月1日起,凡购买预付费手机卡的用户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由运营商存入系统留档。考虑到报刊亭尚不具备核查实名制的条件,因此近期将暂缓在各报刊亭销售各种手机号卡。来自北京市邮政公司的消息称,条件成熟后报刊亭将恢复销售,届时客户需提供身份证信息并填写“入网登记单”。

截至今年6月,国内手机用户的总数超过8亿。如何将8亿用户转换为有效用户,是试图打造互联网公司的电信运营商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运营商的统计,截至今年6月,国内手机用户未实行实名登记的用户超过3.2亿。这个数字意味着目前接近40%的电信用户,无法开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增值服务。

长期以来,社会渠道网络虽然为三大运营商发展用户拓宽了路径,但是,不登记、离网率高也是电信业的心病,再加上携号转网政策的出台,更使其用户黏性变得不可控制。

当电信业已经毋庸置疑地将自身定义为移动互联网中的一角,丢失用户黏性的被看做是战略性缺陷。想要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成为先行者,必须做的一步即是对用户的重新梳理和掌控。

对此,电信运营商将用三年时间进行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

为金融准备

电信运营商觊觎手机银行业务已久。通过入股浦发银行,获得金融业务牌照的中国移动则更显得迫不及待,手机银行带给中国移动的将是一个类金融类性质的全新业务。2010年,中国移动业务将主要集中在移动互联网和手机支付两大模块。

海外3G发展得早的地区,早已实行实名制。日本和韩国早有电信运营商兼具银行业务先例。NTTDoco-mo就好像一家银行,旗下DCMX品牌的移动支付业务,可以实现信用卡的功能,用户使用DCMX业务无需在信用卡中预存金额就可以透支消费。

根据有关研究,移动支付业务在直接收入方面带给电信运营商的价值有限,但在推动电信运营商整体绩效提升却意义巨大。例如,由于支付便利性的提升和购买习惯的形成,用户购买和使用运营商提供的其他相关内容与应用的积极性将有所提升。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