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开放式变局(2)
闫薇
2010-12-06 07:23
订阅
 1  |  2 

失地重收

电信行业增幅放缓,是华为选择进入企业市场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这并非华为第一次涉足企业市场。在华为的历史中,先后被出售的华三和华为电气,均涉及企业市场。

对此,徐直军表示,由于华为并非上市公司,缺少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因此需要融资的时候不得已要壮士断腕,“断得很心疼,不过为华为进一步发展赢得了资金支持。”

2001年10月,华为以7.5亿美元将其旗下华为电气出售给爱默生电器。彼时,正值2001年IT泡沫破灭时期,华为也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华为必须收缩战线到电信网络主营业务上,而放弃企业网业务。

同年,华为筹划出售企业网业务未果,华为将企业网业务打包与3Com公司合资成立 “华为3Com”公司即 “华三公司”,华为控股51%。2005年,华为以2800万美元出售2%的股权,放弃控股。2006年11月,华为将在H3C中的49%股权以8.8亿美元出售给3Com,获得了10亿美元的商业回报。

这两笔股权出售的共同特点在于全部要求对方支付现金。“当时如果不断腕,如何获得资金呢?”徐直军表示,“当时华为的判断是,企业市场还不成熟。现在,企业市场可以做了。个人市场也可以通过网上支付实现销售。”

华为也计划一改过去封闭式的行事方式。任正非在发言中表示除了要一改过去封闭方式之外,还 “将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作为年收入两三百亿美元的通信企业,转型的过程并非口号就可造就。徐直军透露:“大公司说转型谈何容易。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一点点去接近、去改变。”

之前通信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大多采取封闭式系统。任正非说,“‘苹果皮’出现时,我也让有关人向他们传递信息,最初得到的反映是负面的,看出华为过去形象是多么的恶劣。现在我们要理解并支持他们。”

一方面要在云业务上赶上谷歌,一方面华为已经开始学习谷歌的开放式生态链。华为当天表示,将向开发者提供标准化接口。任正非称,将敞开怀抱欢迎小公司和个人融入到华为公司的未来战略中。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