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建缘 身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知道纳斯达克想要什么,甚至在投资者的想法出现前就已知道,这种能力一度是他最杰出的资产。
直到他一手推上美国纳斯达克的“中国电子商务第一股”麦考林在12月5日到7日三天内,连续遭遇三起集体诉讼。
红杉相关人士向本网记者表示,“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么激烈的程度,简单说是忽悠大了。”
据了解,麦考林项目一直是沈南鹏亲自负责。
“直到出现问题,才意识到情况比想像的复杂。”上述相关人士表示,“因为想让公司出去(指上市)的心情比较迫切,在过程中也有坎坷,所以披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律师事务所Sarraf Gentile、Rosen Law Firm和Kahn Swick & Foti及其合伙人已经以股东的名义向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诉讼案代表所有在2010年10月麦考林首次公开招股(IPO)时买入公司普通股的股东。
诉讼指出,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不符,麦考林成本和开支的增加已经对其毛利润造成不良影响,这使得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预期的目标。诉讼还称,当麦考林在2010年11月29日披露真相时,公司股价大幅下滑,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在麦考林纳斯达克上市前一个月,作为麦考林董事长的沈南鹏和麦考林的高管们刚刚庆祝过,麦考林上市当日收盘市值达到了9.89亿美元。而沈南鹏在其中持股62.8% ,至少获益6亿美元之多。而麦考林招股书显示,2010年上半年,麦考林净收入1.08亿美元,同比增41.6%;净利润253万美元,同比下滑37.7%。
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影响麦考林的电子商务概念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这个过程中,估值越高,投资人的期望越大。一个公司上市达到近200倍的市盈率,这本身就不靠谱。”一位风投人士在采访中表示,华尔街看待“中国的概念”更多的是故事而不是基本面。这种观点堪称投资界的“离经叛道”,因为这个行业的一大信条就是,在投资一个企业的时候,企业的“DNA”、其商业模式是否能保持盈利,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拒绝这个前提,就如同要砍掉九头蛇的脑袋一样艰难。”该风投人士说,但当所有的风投都瞄准电子商务,同时加上经济形势不佳竞争更加激烈的大环境下。“麦考林被看作是红杉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异军突起的机会也顺理成章。”
不论是电子商务还是其他,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其概念,而是最终公司盈利能力的好坏。
作为中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从事邮购业务的三资企业。麦考林以网站和呼叫中心为主,门店零售为辅,2009年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据称其中网购约占85%份额。这正是华尔街喜欢的“中国概念”。
在麦考林之前,电子商务、实体渠道和邮购还相互不沾边。但在麦考林这家企业的招股说明书里,这三者被结合到一起,就实用性而言,再没有比种组合这更有说服力了。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似乎终于将被归入主流。
但现实是,“弄了一张‘饼’称是电子商务,到最后电子商务在业务中微不足道,投资人就急了。”一位红杉内部人士在反思麦考林遭遇诉讼的原因时表示,“有可能是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公司对此项目非常,希望公司(指麦考林)尽快出去,以免夜长梦多。”
据了解,虽然麦考林遭遇集体诉讼并没有对红杉下一轮的项目有明显的影响。2010年,仍有6个项目计划赴美上市。但对于即将登录纳斯达克的其他中国电子商务网站而言,“不是仅有故事就可以了,还是要实实在在把业务做出来。”
希望麦考林的遭遇能使更多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最终敲定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既能掌控上市后的成功,也能参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
- 中国所持“两房”债券该不该卖出 2011-02-28
- 中国已从利比亚撤出近2.9万人 2011-02-28
- 首届“中国责任地产TOP100”推介活动正式启动 2011-02-28
- 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02-28
- 中国滑铁卢 2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