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庞丽静 面对2010年冰箱行业严酷的竞争形势和经济环境变化,海尔冰箱及时的调整了规模化战略。
海尔冰箱欧洲制造基地负责人赵志浩说,今年,冰箱行业竞争局势已经十分严酷,人民币汇率变化、运费变化、原材料价格变化等因素,都为中国冰箱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赵志浩对本网表示,从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看,2009年12月人民币对欧元的中间价为10.3047:1,到了2010年12月,这个汇率变成了8.6718:1。从中间价看出,一年时间,欧元贬值15.8%,这对海尔冰箱以及中国出口欧洲的冰箱影响很大,甚至是灭顶之灾。
除了汇率因素影响外,运费也对出口企业影响很大。2009年第一季度,从中国出口到欧洲主港的一个集装箱的运费为1500美元,(最低时达到了400美元),而目前运费为3000美元。这还没有考虑中国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影响。
赵志浩表示,海尔冰箱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调动分布在全球的8个综合研发中心,61个营销中心和29个制造基地,以求利用规模效应规避风险。
海尔缩减海尔冰箱出口欧洲的数量,采取当地化生产,其中意大利基地每天必须加班1个小时,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赵志浩表示,对比下来,海尔冰箱在欧洲基地生产的产品比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冰箱要多盈利6%。这也是调整规模布局对海尔冰箱盈利能力带来的提升。
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周云杰曾表示,“在市场份额上面,海尔力争在欧洲、美国等主流市场成为冠军。在产品结构上,海尔强化高端子品牌‘卡萨帝’,销售占比将由5%提高至15%。”
12月9日,欧睿国际 (Euromonitor)发布最新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为全球第一,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以品牌份额统计,海尔冰箱三度蝉联世界第一;按制造商排名,海尔冰箱市场份额两度蝉联世界第一。
据统计,在德国,海尔多门冰箱的市场份额达75.9%,位居第一;在法国、西班牙、捷克都有不错的销售业绩。尤其是“卡萨帝”冰箱是海尔冰箱销量提升的重要载体。
今年前三季度,以冰箱为主导产品的青岛海尔(600690)净利润实现了66%的增长。规模布局是对利润影响的因素之一。
- 【市场观察】早评:政策面已发出三大重要信号 2011-02-28
- 人民币对美元创五连升 抗通胀压力“三率齐动” 2011-02-22
- 冲关6.57 人民币汇率步入特殊时期 2011-02-22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58 2011-02-21
- 【市场观察】早评:两板“五虎”吹响反攻集结号 201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