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9-12
周洁
订阅

马自达谋转型 睿翼或成合资谈判关键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周洁 深圳报道 马自达希望借由第二代马6实现由细分市场到主流市场的转型。9月8日,一汽马自达将第二代马6正式命名为“睿翼”,并提出闯进中高级车市“三甲”的目标。这意味着睿翼的月销量计划至少将在万辆以上。

“如果上市后能够取得预期的成绩,睿翼或将成为一汽和马自达合资谈判的关键。”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总经理吉田宽说。

之前,马自达曾寄厚望于落户在长安马自达的马2和马3,但相关的转型尝试已基本宣告失败。截至今年7月份,马2和马3的销量总和仅为2.7万辆。

在马自达有限的产品库中,真正能肩负冲量任务的主力只有马2、马3和马6,其余车型都是主打细分市场的产品。而马2和马3的窘境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马自达若要想在2010年实现30万辆的中期目标,将于2009年初实现量产的“睿翼”是最后的机会。

目前,新旧两代马6是否并行销售仍没有最后的定论。不过今年以来,在降价策略的强力拉动下,第一代马6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上半年销量为34635辆,同比增长45%,销量排名也仅次于凯美瑞、雅阁和帕萨特领驭,与“睿翼”并行销售的可能性极大。

向主流转型

“第二代马6是马自达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切入主流市场的信号。”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表示,这是以“进化的Zoom-Zoom”理念设计的首款车型。

事实上,第一代马6的设计理念仍是主攻细分市场,但是到了第二代马6,所谓“进化的Zoom-Zoom”设计理念其实已经是瞄准中高级车高端主流市场了。

作为一个个性化的汽车公司,马自达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和细分市场定位而获得成功,向主流化转型是否明智?

“目前还没有哪个市场可以验证这种转型是否成功,第二代马6在欧美市场也都是刚刚才上市。”不过于洪江相信,第二代马6在中国会更加成功。

他通过对所有一汽马自达用户的信息搜集,结合战败分析(最后选择了竞争对手的消费者),发现70%以上的中高级车购买者是首次购车的“新手”。

“马6操控性的口碑非常好,但始终没能进入中高级车市销量前三名,主要就是因为太细分,毕竟能真正试出马6操控性的高手是少数。”于洪江表示,“睿翼”则强调“易开易停”,驾驶和停车都“零难度”,这么做主要是希望把占大多数的新手也纳入到目标人群中。

不过“睿翼”仍面临来自各方的巨大挑战。除了在竞争激烈的中高级轿车市场上对手们的多面夹击之外,定价也是一个关键。之前,马2的失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过高的定价。

于洪江表示,20万元将是新老两代马6的价格分界线,“睿翼”主攻2.5L排量,上市后,将镇守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但最高不会超过30万元。

“听说睿翼的价格会在26、27万元左右,如果真是这样,再加上购置税,价位就偏高了。”深圳某经销商表示。

此外,产能紧张也会影响睿翼的初期销售。目前,在一汽轿车的生产线上,每月1万辆已经是满负荷生产。

“春节期间将有一轮改造,改造完毕之后,3、4月份产能应该能够拉起来,大约能到一个月1.5万辆左右,同时一汽轿股也在建第二工厂,并将在2010年投入使用。”于洪江说。

或成合资谈判关键

去年10月份,一汽轿车曾发布公告,称已同意马自达对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增资,增资后,一汽轿车、马自达公司、一汽集团公司各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6%、40%和4%。

不过马自达的目标是在销售公司实现50%的持股比例以及与一汽在生产领域实现合资。目前,马自达与一汽在生产领域仍只停留在技术合作层面。“除了马自达,还有谁是在生产领域不合资的。”吉田宽对此无不遗憾。

“销售公司股比调整我们内部正在积极协商,但还有很多流程要走,而在生产领域的合资则主要是受限于产业政策关于合资名额的要求,不过我们双方始终都没有放弃,一直在探讨这件事。”于洪江说。

吉田宽向记者表示,睿翼如果能达到月销万辆以上,将是马自达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也会促进马自达和一汽在资本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但他不愿再透露更多细节。

目前,一汽马自达正准备将销售网络增至176家,并对原来店面的形象进行升级,其中将包括增设睿翼专门针对“新手”用户的特色服务项目。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