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普尔降低碧桂园评级至“垃圾”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韦承武 曾经在A股和H股均炙手可热的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如今已是明日黄花,光彩不再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4日报道,在标准普尔的最新报告中,曾经的“地王”碧桂园(02007,HK)的长期企业信贷评级由 “BBB-”(投资级)首次降至“BB+”(非投资级,又称投机级,俗称垃圾级)。
过多拿地 碧桂园评级被降
12月3日,标准普尔企业及基建评级副董事符蓓表示,“BBB-”是投资级里最低的;而“BB+”则是非投资级里最高的。
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称,“BB+”级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担心。但碧桂园拿地价格较低,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与其他内地地产商相比,碧桂园的财务状况相对乐观,但业务风险相对较高。
过多拿地已经被市场判断为风险较大的重要标志。
符蓓认为,碧桂园的开发模式决定了它需要大片拿地,但大片拿地的模式决定了它不太能获得市中心地块。郊区地块虽然成本低,但目前价格调整的房源大多是在相对偏远的区域,同时,部分偏远地区的购买力情况还要重新调查,因此,碧桂园要想快速获得大规模销售额的难度较大。
碧桂园的11个“难兄难弟”
目前,港股13只内地地产股中,仅有中海外一家的企业信贷评级被标准普尔评为投资级,其他12家(雅居乐、中国地产集团、沿海绿色家园、碧桂园、绿城中国、合生创展、丽丰控股、中新地产、路劲基建、上海证大房地产、世茂房地产、上置集团)均为非投资级。
符蓓表示,虽然评级数据截至4月30日,但目前仍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很多公司在市场好的时候大量拿地,造成负债率增高,导致在当前市场不好时,公司资金链出现吃紧。
标准普尔在报告中指出,评级为投机级及更高的企业,营业规模相对较大,土地储备折合成建筑面积大多超过2000万平方米。
与其他12家公司相比,作为硕果仅存的中海外公司在过去两年的“地王”争夺战中一直“默默无闻”,公司手里没有太多的土地,因此业务风险被认为相对较低。

- · 穆迪:合生配股不影响其评级 | 2009-06-05
- · 信贷评级警告将影响政府财政政策 | 2009-05-22
- · 英国信贷前景评级下调至“负面” 英镑大跌 | 2009-05-22
- · 摩根大通下调中国股市评级 | 2009-05-18
- · 科法斯调低47国评级 称中国经济呈回暖迹象 | 200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