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1-07
张玉蕾
订阅

汽车振兴规划将出 车贷利率有望下降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玉蕾 针对汽车行业,一项名为“振兴汽车产业规划”已初步完成并将逐步全面实施。据悉,该规划有望在第一季度内出台,旨在保证中国汽车市场维持10%左右的年增长。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已经将汽车产业振兴计划递交给国务院,由于涉及工信部、国资委、商务部、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需待国务院批准后方可正式对外公布。

2008年,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表示:“正在制定针对汽车行业的救市计划,包括对车辆购置税的减免,金融信贷政策加大对汽车消费的支持力度等。政策救市细节日趋明朗。”

招商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汪刘胜表示,刺激汽车消费的主要政策可能包括:费改税(已经实现)、车辆购置税下调(完全取消可能性不大)、放宽汽车信贷、加速汽车报废、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因原有购置税类似于奢侈税,目前减免有利于汽车销量恢复增长,长期来说有利于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扶持汽车信贷是重要一环

在即将出台的汽车振兴规划中,扶持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的汽车信贷是重要一环。未来可能出台相关措施,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而车贷利率或将因此受益从此前的逾10%降至6%。

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创造更宽松的汽车贷款环境是其中重要内容。而此前,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也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建议,改善汽车消费信贷环境是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困扰汽车贷款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很窄。据2008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3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接受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保证金和承租人汽车租赁保证金;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等。”

“由于存在各种障碍,很难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扩大汽车金融公司资金来源。”国内一家大型汽车集团负责人表示,“实际上,汽车金融公司目前资金主要来自于股东存款和一些资产证券化业务。但规模都不足以支撑汽车金融公司大发展的需要,且融资成本较高。”

“目前汽车贷款的终端利率实际上在10%左右甚至更高,但现在银行3至5年的贷款年利率为5.76%。如果开拓新的金融品种,那将可以解决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成本高的难题。”上述汽车集团负责人表示,“目前3年或5期的债券利率约3%,如果按此融资,那么购车者可以享受到6%的年贷款利率。这将远低于目前的汽车贷款利率。”

一旦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购车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指出,全球汽车贷款比例约为70%,美国贷款购车比例约80%至85%,德国70%,印度60%至70%,中国已从2004年的16%下降到8%。如果汽车贷款比例恢复至13%,那么将推动汽车销量增长4%左右,且每年还会有小幅增加,这将成为扩大汽车消费内需要的长效之举。

减免购置税或包含在振兴规划之中

而之前也有媒体报道称,振兴规划很大可能含有车购税减免税的改革内容。目前流传的有两个方案,内容都是以降税为主。财税专家认为,降税能促进汽车消费,但并非关键因素。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简称全国乘联会)早前给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商务部提交的一份促进国内汽车市场恢复较快发展的紧急建议中认为,实施20多年的汽车购置税实施单一税率是目前最大的缺陷,把这一税种变成差别税率更符合国际惯例。

据悉,乘联会建议利用成品油不降价多收的汽、柴油消费税临时补贴汽车购置税,使汽车税可以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认为中国汽车降价3%~5%就可以大大促进汽车销售。

根据该建议,车购税的税率不再统一为10%,而是按照不同排量采用不同税率。

不过,目前还流传着一个方案,就是免收小排量(1.6升以下)乘用车的购置税。有报道指有关部门倾向于这种方案。

而对于减免购置税对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乘联会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于车价很敏感,而国内汽车已经连续降价15年,泡沫已经挤干,2008年的车价降幅就比2007年减少了一半以上。据了解,购置税占整个购车成本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以一辆轿车价格除掉增值税部分计税价格10万元为例,车主光交购置税就得花1万元。

安信证券认为,2008年汽车行业盈利水平已出现明显回落,汽车行业净利润同比将下降19.6%。预计2009年汽车行业净利润水平还将继续下滑,并于年中见底。太平洋证券认为,后续的支持政策会惠及整个汽车产业。不过,不少经销商希望救市政策赶快出台,“由于传闻购置税可能减免,目前已经有不少消费者暂缓了购车计划。”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