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24
周亚玲 张延龙
订阅

股权质押 地产公司的惊险选择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玲 张延龙 银行大额度的授信、发债,对于背景深厚的上市公司而言,都是市况艰难时的最佳援手。而一些中小规模的上市公司,面临着量价同缩的市场,以及银行对地产公司依旧严格的放贷控制,即使股市低迷,还依然将股权质押给金融机构,多少有点耐人寻味。

2月12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房地产开发公司(下称“高新地产”)就将天地源的股权在刚解除质押的当天再次质押给了工商银行西安高新支行。上次质押发生在2008年1月30日,高新地产将其持有的5300万股天地源股权质押给同一家银行。这次相同份额的股权质押期限是从2009年1月15日至2010年1月14日。天地源就此事于2月16日发布了公告。

熟悉地产公司质押业务的银行人士就此认为,通常银行和信托公司都喜欢地产公司用土地贷款,最不愿意的是对方用股权质押。如果用股权做质押,通常是没有可以再做抵押的土地了。

天地源有人士认为,这是大股东融资的正常行为,他们对大股东的资金状况也不了解。但高新地产作为国有股东,若没得到国资委的同意,无法减持股权。而这种用股权做贷款,类似信用融资,他觉得比用土地融资好。

一位熟悉高新地产的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拿地比较保守,近几年确实没有拿多少新地。现在一些地产公司都是用项目贷款的名义来补充流动资金。高新地产基本没有新开项目,目前在建项目亦快封顶。其控股上市公司天地源在2008年也没有新拿过地。据传,还将此前在高新区拿的两块科研用地退还给高新区管委会。

无独有偶,除了高新地产,频繁使用股权质押的还有泛海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从2008年6月开始到2009年2月4日8个多月的时间,泛海建设控股有限公司就将其控股公司泛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泛海建设”)的股票做了7次质押。另外,泛海建设的股东泛海资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泛海建设的股权做了一次质押。

一位熟悉“泛海系”的人士告诉记者,泛海这种做法就是新债还旧债。

股权质押于信托

泛海建设的日子要松快一些。在1月初泛海建设还获得了建设银行的大额授信,1月22日,泛海建设发布公告称,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泛海建设及所属子公司共获得中国建设银行78.6亿元的授信额度。到 2009年1月20日,泛海建设及所属子公司已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计38亿元的人民币借款合同,所有借款将全部用于公司在北京、武汉、深圳的项目开发。1月23日,泛海建设发布了业绩预告,2008年,泛海建设净利润减少六成到七成,每股收益为0.1元。

泛海建设控股有限公司都是将股权质押给安信、中信等信托公司。金融界人士认为,质押给信托要比银行容易很多,毕竟信托的风格就是追求高收益,虽然这种办法的缺点可能就是要比将股权质押给银行的利率高一些。

一家信托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北京这种质押股权的行情通常是年利率10%。当然,即使是信托,对地产公司贷款的去向也是有要求的,因为银行和信托一直都在遵照规定,不能给房地产公司做流动贷款,而只能用于项目贷款。即便是现在,金融机构对地产公司的贷款审核也没有太大的放松。和信托公司相比,银行具备更好的客观条件监管资金去向。

拿股权作担保也不易

一家商业银行总行的中层管理者告诉记者,该行很少做房地产公司的股权质押,除非对方具备一些现在已经很难取得的房地产的行业资质。如果发生大的变故,这些股权转让起来,才会有相应的地产公司来接手。

他觉得给上市公司做股权质押的定价是件很难的事情。在今年的行情下,只能以净资产来做参考,所以他们轻易不沾染股权质押,地产公司就更不敢碰。牛市的时候,地产公司股价一飞冲天,很多公司都用股权做质押,那时的股权质押价值大多按照股价的三折来计算。

即便是高额利息,地产公司还是乐此不疲。当然,如果发生抵押贷款的逾期,地产公司面临的不仅仅是高额的罚息,最重要的是,信誉变差会导致没有人敢轻易贷款给该公司。但即便如此,逾期还是会发生在还颇有名气的上市公司身上。

广发证券的地产分析师沈爱卿认为,做股权质押的多是大股东没有特别背景或民营背景的地产公司。

泛海建设的大股东频繁的股权质押就被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是和泛海建设2008年的增发方案被否有关。当时泛海建设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6亿股,募集资金65亿元,投向公司名下的房地产项目开发。

就在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逐渐步入正轨后,很快出现了房地产公司的身影。2008年10月,江苏新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将其在江苏新城经典置业有限公司的股权出质给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出质股权数额达1亿元人民币,主债权标的额1.404亿元。

也就是在近日,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拟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发行价格不低于15.89元/股,投资于上海保利叶上海、上海保利林语溪等8个项目。而大股东保利集团就承诺以不超过15亿元现金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显然,背景迥异的地产公司的融资环境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落差就显得越大。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