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购房力量(1)
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玲 北京为什么是房价最坚挺的桥头堡?不仅是2008年以来跌幅最小的城市,而且是目前这轮回暖“小阳春”的领头羊。是什么在支撑这个城市的房价?这个城市有什么“比较优势”让房价从2003年之后就一直高昂着头颅?
影响北京房价的不仅是当地中坚消费者。买房也成为外地人和这个城市发生联系的标志性行为。奔赴北京的学生、商人、各类驻京机构,他们生存的触角在这个优质资源集中的城市里慢慢延伸,并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根据伟业顾问研究院的统计,2008年外地购房者在北京购房人群中所占比重为34%,而每年通过进京指标留京成为北京户籍的人口,以及企事业、机关单位调入人员,并没有确切的统计口径,但事实上却是相当强劲的购房力量。
留京大学生
对于城市化的进度,见诸报端的说法往往是“每年1000万人口涌入城市”,但显而易见的是,农民工鲜有可能成为城市商品房购买人口,他们大多仍会回到原籍。
200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总数将突破21万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正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这批人被描述为真正从农村转入城市或小城市向大都市的 “新移民”。所谓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张在考大学、留城市的过程中,变得确切可信。
姜曼就是留京大学生中的一员,她2005年毕业,在一家电视台做文字编辑。去年,北京的房价刚刚降了一些,她和丈夫就开始满世界地找房子,今年初,小两口和双方父母拿出了40万元积蓄,在地铁边上安了新家。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姜曼很少买衣服、外出吃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买得起房子。她的工资只能承受房价腰斩后的价格,不过腰斩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渺茫。如果要回老家,没有人脉和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就必然面临转行。“除非我是英文这样的万精油专业或者有人脉,不然回到老家,找的工作和高中毕业没什么区别。”姜曼自嘲道。
姜曼毕业的新闻系,大部分的同学留在了这个城市里。中国传媒大学一位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介绍,该校本科毕业生至少有一半会留在北京工作。
姜曼有一位同学在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工作了很多年,动了回老家的念头。在那个西南的省会城市,居然 “没有一家像样的公关公司”,大部分都是广告公司兼着公关的业务,这位同学在北京已经是位中等公关公司的部门总监,回去就意味着降格,无奈之下,还是在北京买了房子,开始了中规中矩按点还贷的白领生活。
姜曼没有北京户口,但她的同学中有很多人获得了北京户口。据了解,每年北京的应届毕业生留京指标原则上规定的比例不得超过30%。清华大学就业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校每年留京的比例都是差不多的,会按照变化,有些微调。
北京目前共有普通高校82所,其中中央部委高校46所,其余为市属市管高校和少量民办大学,而且现在高校面临的还是不断扩招的局面。没有一个省市能像北京这样有这么多中央部委高校和市属本科高校,当然这种资源集中带来的吸引力还可从以下的数字中看出:
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2009年北京地区研究生报考统计,今年全国共有225649名考生报考北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较2008年增加1万多名。而中国的一些县城,人口也就是20多万。
1 | 2 |

- · 北京现代二度上调目标 韩系车卷土重来 | 2009-08-13
- · 北京今夏高温天数将超过15天 打破近40年来纪录 | 2009-08-12
- · 五连阴后股民心态录 | 2009-08-12
- · “北京人”遗址发现用火新证 出土化石近千件 | 2009-08-11
- · 北京"帅气交警"登上《新闻联播》 | 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