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长安如何“百年好合”

订阅
2009-11-13
张耀东

经济观察报 张耀东/文 11月10日,长安变成了新长安。徐留平也在升任长安董事长近一年后,用行动强调着“徐时代”的到来。

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婚姻。双方门当户对,“家长”都是有着军工背景的央企,“证婚人”又是身份显赫的政府部门,“女方”的嫁妆达到了170亿元,但“男方”长安才貌更为出众,话语权自然也就大些,占到了77%。

婚是结了,生活幸不幸福就要考验双方的智慧了。况且,车企重组之难,是举世公认的。近十年,国际车坛更是鲜有真正成功的兼并重组案例。

新长安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尽管重组双方在产品类型、文化背景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新长安不仅要管理9大整车生产基地、21个整车工厂、27家直属企业,年产220万辆整车及发动机企业,还要在人、财、物、产、供、销等全方面实现1+1>2的目标。其复杂程度将远超过“上南合作”。因为那次是强弱合作,而这次中航的话语权仍有23%。

在“人”方面,中航曾计划把哈飞与昌河合并,但都无法成行,其中人的因素最大。在哈飞和昌河,都不乏全家两代人为中航效力服务的老员工。如何分流、重新安置这些人,让“新长安”轻装前进,这需要更高层面领导的协调。

“财”的方面,上汽提出了83亿元的重塑原南汽资产计划,而此次并没有见到新长安发布类似的规划。昌河的问题积重难返,需要资金和项目上的撬动力。而新长安经营状况虽然不错,但其产品利润空间有限,本身也需要更大的融资能力支撑。

“物”、“产”、“供”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管理能力。此前,长安曾重组过江铃陆风,但基本是由江铃管理。此次,长安需要构建更为强大的资产管理平台、生产和采购平台,管理分布在9个省市的21个工厂,要发挥出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在业务链条上,长安一直缺乏一个具备超强盈利能力的合资企业,而中航显然并不能提供。

“销”的方面,新长安旗下的长安、哈飞、昌河三大品牌销售网络重叠,整合和管理是个难题。

新长安任重道远。要达到“合为一家”的程度,徐留平需要搭建的将不只是新长安的名字,更需要一个新的管理体系、更高水平的管理模式以及新的业务链条。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