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低调如斯,但复星的角色还是被周忻一语道破:“作为民企馆发起人,复星希望世博会后,民企精神能通过新的平台得以延续,这是星浩的雏形。”
“严格说,星浩不能算是复星旗下一项新的地产业务。这次,我本人是复星作为股东的代表。”当分析人士认定星浩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星在政商两届的资源,范伟却在面对本报时这样解释。
以这样的方式,复星再次丰富了其在地产领域的体系搭建。事实上,在其地产嫡系平台复地,以整合为纲的“高阶游戏”——投资、基金业务,已被提升至与开发并重的高度。整合内外资源、搭建投资和开发平台,面对当前地产业转型课题,复星无疑正在用其地产产业链的不断延伸给出答案。
经济观察报:复星在星浩资本合伙企业中的角色是什么?股权有多少?
范伟:星浩资本应该说是复星牵头,股东中还包括易居中国,具体的操作团队是赵总(赵汉忠),目前是这样一个三方组成的发起人团队。
至于股权比例,暂时还不好说,因为现在星浩才刚刚起步,后面可能有些人对星浩感兴趣,再参与进来。参与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作为纯粹的基金出资人,另一种他可能觉得这件事情有意思,愿意参与到我们这个有限合伙制企业中。对这些人,尤其是世博民企馆的16家发起单位,我们现在是开放的,这个过程中具体的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沟通,星浩资本股东团队的构成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经济观察报:星浩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构成是怎样的?
范伟:投资决策委员会具体还没有确定,但肯定也是以合伙企业的发起团队为主,股东方派代表,投资人派代表。基本上会是这样一个架构。
经济观察报:从星浩的项目特点看,投入体量是非常大的,目标也不限于一两个项目,如何维系可持续性?
范伟:星浩的方向和模式已经很明确,就是做民企总部的城市综合体,包括建筑的硬件和信息、金融等软件服务。后续投入,取决于投资人对项目的考量。如果投资人看好,自然会有不断的新投资进来。
经济观察报:除了星浩资本,复星旗下复地的房地产基金早先也已经完成启动,还有复地参与的盛世神州地产基金。这些基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样布局的逻辑是什么?
范伟:从类型来看,这些基金的形式都是私募基金。但具体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复地旗下基金跟星浩资本的区别很明显,复地基金是针对纯房地产项目,星浩主要还是类似商业项目,并且它还不仅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可能更多的是希望综合各方的力量,整合各方面软硬件的资源,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做一件事情。至于盛世神州,是在复地现有的投资业务里的一部分。我们和熟悉的开发商一起做,复地相当于跟投。
之所以有多种形态,因为复地虽然有自己的团队,但看看人家如何运作,也是好的。等于我们既做了GP又做了LP,同时还是产品的提供者,这种换位思考,这种相互的合作和竞争,可以让大家能更深刻理解房地产这个大的产业链条。
经济观察报:复星地产平台复地,近两年从单纯住宅开发转向开发投资并重,是对传统房地产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
范伟:这是两个不同的发展类型。做房地产开发,整个开发的过程是需要自己的团队去运营,作为一个开发商,做这种业务目前碰到的最大挑战,是要维持一个优秀的团队,还有足够大的优秀队伍支撑规模扩张、地域扩张。它势必对运营团队有很高的要求,容易碰到瓶颈。
1 | 2 |
- 特区改革的关键是体制改革 2010-09-06
- 500民企调研结果:近半仍看好房地产投资 2010-09-06
- 保监会新规:险资禁涉住宅地产开发 2010-09-06
- 水泥的证明 2010-09-03
- 豪宅回暖是个误会 201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