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耿慧丽 中国电动车技术是否国际领先,中国车企能否在电动车热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长久以来,政府部门与企业给出的回答都是“是”。
然而在前不久深圳举办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上,对于我国电动车技术水平的质疑声被放大出来。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付于武等几位专家明确表态:电动车领域没有“弯道”可超车。
在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将中国电动车热潮推向新高度的同时,对于中国电动车水平的争议也逐渐浮出水面。
响亮的质疑声
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期间举办的论坛也吸引了中外政府、协会与企业多方人士参与,讨论热烈。各方参会代表讨论的一个关键话题,就是中国电动车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明确表示,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与世界巨头根本不存在同一起跑线,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与欧美传统的汽车强国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董扬如此“旗帜鲜明”的表态引起很大关注。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大力推崇发展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理由就是,在传统车领域,我国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但在电动车领域,我们和国际水平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越早押注电动车,我国汽车工业就可能越早实现“弯道超车”。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电动车大会上,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否定了“电动车国内外差距不大”观点。
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认为,目前电动车最先进的技术在美国,产业化做得最好的是日本。“中国电动车并没有和国际巨头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有中国锂电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日前在出席某电动车论坛时也表示,日本在电池技术上领先,韩国在电池市场化方面领先,中国依然落后。“在德意志银行最新统计的一项动力电池企业排名中,前十没有中国企业。”陈立泉介绍。
电动车关键核心技术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在业内人士看来,电池方面我国具有一定的产业化、低成本优势,但基础研究方面还是日本、美国做得好;电机技术,之前是德系企业最强,但德国企业强项在于大功率与小功率电机方面,电动车用电机目前国内外也是新近开始研发;在电控系统方面,中国则远远落后,因为汽车电子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软肋。
“比亚迪们”的尴尬
靠着吸引巴菲特投资,戴姆勒集团合资,与大众、上汽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巨头签订电动车战略合作意向的比亚迪,一直是以“电动车先驱、电池技术国际领先”这样的形象示人。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绝不赞同中外电动车差距巨大的观点。对于中国电动车技术再次落后的说法,王传福表示:“这应该说的是整个中国的电动车产业。但是对于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来说,我们的技术绝对是领先国际的,这点是获得国际认可的。”
1 | 2 |
- 戴姆勒CEO 十年内电动车仍是小众车型 2010-11-17
- 工信部就电动车充电接口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2010-11-16
- 通用电气签署2.5万部电动车订单 2010-11-15
- 大众国产电动车锁定4年1万辆 2010-11-15
- 西安工业投资增速放缓 传比亚迪二厂或南迁长沙 2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