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千万套保障房任务“达成度”被质疑
张延龙
2010-12-08 15:20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延龙 今年580万套、明年1000万套的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任务能完成吗?尽管来自各个政府部门的统计和数字正一片乐观,但最近一份来自券商的报告对今年保障房任务的“达成度”和明年计划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此前,据公开报道,住建部曾表示,今年1至9月,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520万套,占年度计划580万套的90%。

亦有报道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保障房投资额为433.19亿元,同比减少1.7%。

安信证券的一份报告分析推算,国家统计局的的“全国保障房投资额为433.19亿元”,应为中央投资,即中央政府拨款。如按增速算,2009年全年保障住房及棚户区改造为330万套,如果按照上半年开工40%计算,则2009年上半年新开工不超过150万套。

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的开工量将低于150万套。而据住建部关于今年前三季度开工520万套的口径推算,今年第三季度开工至少370万套,即大约2.2万亿平方米。

而今年3季度全国房屋新开工3.9亿平方米,扣除保障房,则意味着商品房开工仅1.7亿平方米,即同比下降30%以上。

“这意味着3季度新开工和房地产投资如此之高有较大部分为保障性住房的支撑,私人投资则并不旺盛。然而从同期土地购置(保障性住房应该较少涉及土地购置)来看,并没有明显下降,而无论从逻辑上看还是从历史数据看,土地购置与商品房的投资趋势同步。此外,从3季度上市公司购置商品的现金流支出看,也只是较2季度略有回落”,安信证券的该报告称。

报告称,“我们对此数据表示困惑”。

而按照住建部的计划,明年保障房及棚户区改造达1000万套,相对于今年580万套的规划大幅增长。估计投资规模超过1.3万亿元。

安信证券报告称,“我们认为完成这一任务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整个房地产投资的拉动力量都比较可疑”——1.3万亿元的投资(主要为地方投入)规模意味着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基本上完全用于保障安居工程(前提是土地收入还能达到2009年的高峰)。而土地收入一直以来是地方政府用于基础建设甚至补贴地方公共支出的重要资金来源。

而如此大的投资,要么意味着地方融资平台重新大量向银行贷款(在贷款总额度可能严格控制的2011年,这意味着大量挤出其它行业贷款需求);要么意味着停止或中断其它大量政府投资项目。而这两种可能性都较小。此外,迄今为止,即使部分在保障住房融资层面考虑相对全面的城市,对于保障住房,尤其廉租房完工后,长期维护支出的来源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案。从香港经验来看,在考虑维护、折旧以及相关人员薪资等经常支出后,持有廉租房利润率为-14%左右。必须依靠物业出售及商业租赁融资(即长期间接的土地财政补贴)。而国内显然还没有这样的长效体制。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