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电动车间谍案”始末(1)
杨小林
2011-01-24 07:39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小林 三年前在F1赛场上因迈凯轮“间谍案”被推上被告席的雷诺汽车,如今却成为另一桩更富戏剧性的电动车“间谍案”的原告。而且,因为被法国当地媒体贴上了“中国”标签,这桩“间谍案”已经成为时下两国关系中难以回避的“敏感议题”。

虽然来自法国工业部和财政部的官员,甚至是雷诺汽车公司高管都先后站出来澄清道,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企业涉入雷诺汽车泄密间谍案。但是法国媒体似乎不愿“善罢甘休”。在过去数周时间里,法国国内各大媒体的报道都毫无例外地将矛头指向了一家中国企业。

对于席卷全球的电动汽车商业化浪潮而言,雷诺“电动车间谍案”,充其量只是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前奏当中的一段“小插曲”。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这段“小插曲”可能影响日产-雷诺在中国市场的下一步棋局。

东窗事发

从向媒体“吹风”到正式诉诸法律,雷诺只用了一周时间,而在此之前,这家谨慎的法国汽车制造商足足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来对可能涉案的三位公司高管进行内部调查。当然,所有的调查都是关起门来做的,在此期间,雷诺“电动车间谍案”一直处于“案而不发”的状态。

打破沉默的是雷诺在本月初突然宣布的一则人事通告。

1月3日,对于雷诺电动车部门副总经理马修·特南鲍姆(MatthieuTenenbaum)而言,新年刚过的第三天本来还算是喜庆的,但是却因为公司的一个毫无预兆的人事决定而让他感到“震惊”。“我们知道你做了什么,你最好招供。”当天,人事主管甩给他最后一句话,便宣布自即日起他将处于“无限期停职”状态。

跟特南鲍姆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雷诺产品开发副总裁米歇尔·巴瑟扎德(MichelBalthazard)跟巴瑟扎德助手贝特朗·罗切特 (BertrandRo-chette)。被停职的三位高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雷诺未来的电动车产品规划中担任要职,其中从业超过30年且已进入公司经管会的巴瑟扎德级别最高。

1月11日,涉案的三名雷诺高管分别前往雷诺总部接受问询,三人均矢口否认涉嫌间谍案。据悉,此后雷诺曾建议三人自动离职,但这没有得到他们的同意,最终,媒体参与报道让整个事件进入公众视野。

对于最近几年都异常沉寂的法国汽车业而言,雷诺“电动汽车间谍案”的曝光犹如一枚深水炸弹,一下子引爆了媒体和公众对汽车业的关注热情。

而据法国媒体报道,泄密的内容与雷诺和日产合资开发的电动车项目有关,涉及电池和引擎,且该电池技术尚未得到专利保护。据悉,雷诺和日产已在该项目上投资了40亿欧元,其中对蓄电池投入15亿欧元。不过,雷诺称,虽然相关该项目的耗资和商业模式的信息已经泄露,但技术的核心部分,包括200项专利并未被窃取,雷诺也不会暂停电动车的生产。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