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世代”七种武器之禅仗“酒店式公寓:机会来了”
陈哲
2011-01-28 07:15
订阅

编者按:只要限制存在,就必然会有突破限制的办法,就像风靡一时的ipad平板电脑,软件配置必须选择苹果商店,“越狱”便成为当下最时髦的名词,“越狱者”在突破ipad电脑限制之后,可以获得廉价购买所有苹果软件的机会。

房地产“限购令”,正在制造无数“越狱者”。不同的购房者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权且称之为“限世代”的突围武器。

在居住地购买房产,把小房子卖掉,清空住房记录,以换购大房子,是当下最常见的“越狱”方式,所以新房还是“日光”就不难理解了。

另一种选择是去购买处于商业与居住之间的“SOHO”,你说我是居住,我是在办公,你说我是办公,其实我是在居住。

跨越地理限制,选择居住地之外的三、四线城市,是最草根的“越狱”办法,便宜的海景房、便宜的郊区别墅,房是买了,一年住几天不知道,能不能租出去不知道!晚上,月朗星稀,人烟寂寥,是多数海景房的真实面貌。

伴随着想象力的飞跃,有心者发现,去日本买地、买房的价格是底中之底,房价已经持续跌了20年的东京,本地人无心把财富变成房产。

“越狱”时髦,但越狱同样面临着未知的风险,殊不知诸多或黑或白的ipad,因“越狱”导致发烫、崩溃。在限制一项商业行为的同时,会激发形形色色的另类选择,但是显而易见的是,通常被限制者是优质资源,则无限制边界的通常与缺陷相伴,而这些问题又会被漂亮诱人的包装掩饰。在这个专题报道中,我们列举了7种不动产类型,并就其资产优劣予以解析,期望对关心房地产资产状况的读者有所助益。

“限世代”七种武器之禅仗“酒店式公寓”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哲 上海报道 房产税出台的传言一天比一天盛,潘豆豆却暗自窃喜,因为她在上海买的是商改住,而不是那个被调控的对象——住宅。

2010年5月,关于房产税的消息不断传出,从年初开始的交易热潮一下子冷却下来。开发商两极分化,二手房中介纷纷关门。不过,投资者潘豆豆却认为这是进场的好时机。

做好“战略”判断后,潘豆豆开始选择具体的产品。此前,她有过成功投资住宅的经验,手上有一套自住、一套投资的房产,作为一位80后白领,潘豆豆在房产市场上算不上资深专家,可以接受的总价并不太高,所以排除掉豪宅、别墅、写字楼等物业类型。

因为第三套房基本停贷,在一位顾问的推荐下,仍有置业需求的潘豆豆把目光放在首付比例一律50%的酒店式公寓上。

根据这位置业顾问的观察,自从2010年4月国家针对住宅市场的调控开启后,较大比例的投资性买家考虑到普通住宅的贷款政策限制,把投资领域扩展到酒店式公寓产品。

说到相关的房产政策,潘豆豆的顾问总是给他灌输,“你得注意到政策一直强调‘调控’,并没有‘打压’,并且从投资空间来看,酒店式公寓的再销售机会高。”

置业顾问向潘豆豆提供了一组数据:普通住宅的购买人群多为45—60岁,或为子女购房或为改善性购买,总而言之自住目的强,入住后换手率低;而酒店式公寓的购买人群年轻,多为30—40岁,投资性买入比例高(约有60%),换手频率高,换言之,在二级市场“容易炒热”。

除此之外,中低档写字楼售价与同地段同档次住宅差价又超过三分之一,这使得开发商有意愿将此类土地建成类住宅功能的酒店式公寓,供应占比较大。不过,潘豆豆还听说,由于其并不是传统的房产,市场接受程度有限,开发商和中介公司的营销,也是推动酒店式公寓热的主要原因。

最终,潘豆豆相中了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汽车城底特律财富天地的房子。这个位于郊环的24层项目,在一条新地铁线的末端,主力房型是60平方米。由于户型面积小,总价也不会太高,能够满足初步置业者资金不足过渡使用、或者像潘豆豆这种中小投资者中短线投资的需求。

潘豆豆为此咨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专家建议她在购买此类房产的过程中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土地性质,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建成后产生的差别在于水、电、煤气、宽带等公共配套的成本按商业用途算,使用成本较高;转手时,对写字楼征差额所得税,转手的税费也会比住宅高。

另一个是功能问题,很多写字楼产权的酒店式公寓被建成了小户型,一层多户甚至十几、几十户,影响了通风、采光,公共部位也会相对拥挤,通风、采光影响更大。

对于第一个问题,潘豆豆认为不存在太大的障碍,虽然底特律财富天地不通煤气,水费是3.5元/吨,电费平均1元/度,比较贵,但是“我平时在家的时间也不太多,所以对后期成本不是很敏感,尤其我不做饭,所以有没有煤气无所谓”。

对于第二个问题,开发商的设计似乎没让潘豆豆感到什么不适。虽然房子一层9户,潘豆豆选的是7层的中间房型,意味着只有一个窗。

“但我记得看样板房感觉很明亮,因为落地大窗貌似有3—4米,而且它的厨房是开放式的,所以即便没窗还是很明亮。”年轻人潘豆豆说,“打动我的,是可以把房子设计成LOFT。”因为土地性质是商业,所以层高可以达到4.8米,完全可以设计成两层。

不过,并不是所有买家都像潘豆豆这样抓大放小。和潘豆豆一起看房的李阿姨看了这幢大厦后,觉得使用成本和转手税费与住宅差别太大,实际上不值这个价。“这个周边的写字楼,才能卖多少钱呢,只不过开发商包装得好,一下子就卖高20%—30%。”虽然退休的李阿姨对房子的设计和使用面积大等方面比较满意,但最终还是没出手。

不过半年后的今天,李阿姨也许会羡慕潘豆豆了:底特律财富天地的单价已经由1.2万—1.3万元/平方米涨到了1.9万—2万元/平方米。

更重要的是,房产税越来越近,买住宅已经不再是最合适的选择了。

相关内容详见1月31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地产版。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