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盛套现酒店资产 进军中国地产隐秘路径曝光(2)
1 | 2 |
有知情人士透露,日本滕田株式会社香港滕田(工业)有限公司事实上正是美国高盛集团的关联公司。另有消息人士亦证实,事实上,早在2005年年底,高盛就已经购置了长安城堡大酒店的部分股权,2007年6月只是完成了最后25%的交易。来自高盛中国公关部负责人拒绝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
公开资料显示,出席上述股权转让的高盛集团亚洲区代表黄江玲在2007年也担任高盛(日本)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她在公开场合的职务还有高盛中国区总裁。
地产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称,高盛在亚洲包括中国的业务一直是由其日本和香港方面的团队在运行,“中国大陆本部并没有这方面的人员配置。”
2005年12月5日,美国《商业周刊》证实了上述知情人士所指的高盛与日本滕田株式会社间的关联。在其一篇名为《高盛日本“血拼”》的文章中写道:“今年6月份,由高盛和摩力信托公司(MoriTrustCo.)共同发起的一项新基金拿出3.5亿美元用以购买了日本滕田株式会社的控股股权。”
文章同时指出:“高盛购置日本的资产和房地产已经有些年头,近几个月,当它的竞争对手正在抱怨交易存在缺陷时,它却加快了投资步伐。”
据悉,成立于1910年的滕田株式会社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中国开展建筑业务。1986年,滕田株式会社的香港附属公司在华成立了合资公司。香港公司于次年在西安开始开发长安城堡大酒店有限公司项目。
在随后的两年里,高盛一直试图完成对这个酒店物业的全资控股。“自2006年起,美国高盛集团就试图欲收购中方的股权,经过了一年的谈判,双方才最终达成协议,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但在股权转让相关手续的办理过程中其实也出现了不少难题。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西安合资转独资的第一例。”
周期投资运筹帷幄
高盛在中国的地产业务通常被认为由其地产基金白厅基金进行收购,白厅基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房地产投资者之一,而按照公开报道,白厅基金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约在2亿美元左右。事实可能远不止此。
通过借道日本,高盛在中国“炒楼”的资金实际上远不止2亿美元这个数字。根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006年初,高盛曾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位于上海天山路上的虹桥公寓,虹桥公寓此前被藤田上海公司开发并持有,实际上2005年高盛在完成对藤田公司的控股权收购后就已经间接持有,这只是一次“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高盛通过滕田株式会社在中国涉足的物业当然远不止此。1993年,日本滕田株式会社成立了上海营业所,并在随后参与开发了上海汇丰大厦、上海港汇广场、上海虹桥公寓。
“高盛在中国的不少投资都是持有型物业,也就是依靠租金获得中长期回报。”一位地产业内人士于2008年11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专长金融地产研究的贝塔策略工作室合伙人杜丽虹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外资机构卖出物业,更多的主要影响来自于美国次贷风波,投资人多半会要求收回投资。”
高盛在2007年卖出上海高腾大厦(原百腾大厦),转手价格约为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4亿元)。仅从账面收购金额来看,高盛在一进一出的两年时间里便获取了升值回报39%。
1 | 2 |

- · “中国奇迹”八成靠全球技术 | 2009-08-13
- · 花旗中国获准成为本币做市商 | 2009-08-13
- · 【独家】:中国泛海或接手联想控股 | 2009-08-12
- · 【传媒视角:如何应对消除贫富差距呼声】 | 2009-08-12
- · 神华领衔 中国煤炭储备计划启动? |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