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挥别纯真年代(2)
张晶
2010-11-30 18:10
订阅
 1  |  2  |  3 

 

的确,十年间,互联网领域走马灯一样地上演各种戏码,作为Web2.0时代风头最劲的明星公司,维基也同样经历了诸多成长的烦恼。但幸运的是,十年之后,维基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没有编辑,没有出版社,没有广告也没有使用费,最重要的是,这一非营利的行为持续了十年,而且将继续保持,这不能不称之为创举。

对于一项产品的价值最蛊惑人心的说法,便是它在你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仅上个月,全球范围就有超过4亿人曾经浏览过维基百科的页面。2009年8月,维基的英文版词条数突破300万大关,早已将内容丰富的600年前中国的永乐大典抛在身后。任何一个名人都会格外关注他在维基百科上的词条。而很少有一个科技公司的影响力强大到名字可以当动词来使用。

尽管如此,十年在互联网领域依然是太长的一段时间,《时代》周刊去年曾经说,维基开始出现发展减缓的趋势,有新的数据表明核心参与者们也不再热情如昔。作为具有革命性突破的网络协作模式的典范,维基的问题也表现出了 Web2.0的局限性——当一个理想社区发展过大时,功能将出现紊乱,就如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一样。

话至于此,或许所有的议题都有必要围绕一个方向展开:诞生十年之后,这个每天都在生长的庞大的知识机器,究竟要如何维系它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尽管这个答案并不容易得出,某种程度上,它并没有完全告别纯真年代。

人人能编辑的筹款者

尽管人人都知道维基百科是个非营利机构,但这并不能阻挡很多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来找威尔斯。然而这个曾经拥有博士学位的股票经纪人每次总是谢绝了对方的好意,并善意地告诉他们去别处寻找机会。

威尔斯似乎从来没有打算将维基打造成一间商业公司,尽管他本人也曾无奈地表示过,“缺少捐款使我们经常财务紧张。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在做我一生中最愚蠢还是最明智的一个决定。”

2008年,维基媒体基金会将办公室从创始人威尔斯的工作地点佛罗里达搬到了交通便利的旧金山,更靠近财富和智慧的聚集地硅谷。陈霆认为这是维基成熟的关键一步,“这也就说明了,我们不是一个以创始人为中心的组织,而是一个专业机构”。

作为维基百科和其他姐妹项目的管理者,维基媒体基金会的运营团队在过去几年间不断壮大——从3年前的15人增加到目前的43人,并在未来一年间预计增长到70人左右。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首要职责正是致力于监督善款的募集和使用,其募集团队还给自己取了绰号叫 “人人能编辑的筹款者”。

理事会主席则是每年一选,最近的一次选举中,有人曾经抛出一个问题,“如果Google给我们1000万美元,你接不接受?”回忆起这一幕时,当时作为竞选者的陈霆有些羞赧地笑了,“我回答说,估计会拒绝,这笔钱数目太大了,我要考虑一下怎么花”。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