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光伏疯狂圈地 多晶硅过剩警报骤响(2)

订阅
2009-08-30
刘伟勋

投资商抢占优质资源的强烈愿望,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情形成合力,推动着原本人迹罕至的荒漠迅速成为企业争抢的热土。

敦煌市发改委一位官员称,敦煌地区资源丰富,地域面积广阔,光照条件好。“我们急切地盼望加快敦煌光伏电站的建设,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开发。”他说。

一家电力央企的内部人士称,地方政府乐见多家企业前来圈地建设光伏电站,这样能拉动地方经济更快发展,也能利用企业之间的竞争,让当地获得更多收益。

大部分开发商希望能以国有土地无偿划拨的方式,低成本获得建设光伏电站所需的土地。在他们看来,如果通过征地的方式拿地,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大幅提高建设成本,在当前的电价水平下,成本高企的光伏发电很难产生理想的投资收益。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最近正在和当地政府协商办理武威市24平方公里戈壁滩的用地手续。该公司一位人士表示,如果以每平方米14元的价格征地,则仅土地费用就超过3亿元,项目很难盈利。

地方政府的着眼点则在于光伏电站建设产生的长期收益,以及对当地设备制造业产生的拉动,后者对地方税收和就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对于建设光伏电站的土地,基本都是很难有其他利用价值的戈壁荒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地方政府愿意采用无偿划拨的方式,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土地使用权。

目前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上演的光伏圈地热潮,还没有给投资商和地方政府带来现实收益,已经签约的绝大部分项目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规划使用的土地基本都未完成正式的划转手续。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称,由于光伏发电的电价政策尚不明朗,绝大部分项目的上网电价没有确定,因为担心收益水平具有不确定性,投资商不愿贸然开工建设。

而且即便开工建设,开发商也会分期开发,其占用的土地全部建成光伏电站,通常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称,“圈而不发”的虚假繁荣,已经使光伏发电领域出现了泡沫。这种圈地,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企业将圈来的钱转化为不动产,形成“钓鱼工程”,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名义圈到更多的资金。这些行为对于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和推动行业发展,都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很多企业是在圈地和圈钱,而不是为了发电。”潘家华说。

规制

敦煌项目招标完成后,发改委曾多次召集企业、专家进行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最终决定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也没有决定建设多少电站。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包括多晶硅产业在内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采取措施,包括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等。

在下游光伏发电领域正在进行的圈地运动是否正常,政府是否需要出面干预,这是两个决定着行业发展,却又难以找到统一答案的问题。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称,光伏领域的圈地运动很难避免,在一个新兴行业发展的初期,例如几年前的IT领域,都会出现跑马圈地的现象。而从现实因素看,很多电力企业的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以及常规发电项目的建设放缓,也使大量资金涌向刚刚兴起的光伏发电领域。

“政府不要干预太多,不用刻意阻止他们。”杨富强说,适度的竞争有益于行业的发展,但政府也不应无所作为,应给大家发出预警信号,告诉企业投资太阳能的风险很大,不要盲目进入。

从2005年开始的风电发展热潮中,政府对于风电领域的跑马圈地现象就没有刻意打压。中国的风电装机最近几年一直保持了年均增长超过100%的记录,不过发展中也出现了部分投资商占而不发、土地闲置的情况。

一位央企人士告诉本报,他手头上有多个投资商找上门来希望该央企接手的风电项目。这些项目已完成了前期工作,获得了核准文件,但由于无力后续投入,或者最初就想通过倒手赚钱,这些项目在圈地之后一直没有开工建设。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称,跑马圈地反映出企业投资积极性,是件好事,但不应放任。政府应制定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则防止垄断。

从今年开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迅速启动了光伏发电市场,但行业发展中出现的过度竞争等问题,也让一些政府人士产生了担心。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5月份的一次行业论坛上就表示,发展新能源既要积极,也要实事求是,不能简单地急于求成。

史立山表示,政府部门将会探索建设更大规模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管理措施,也会完善有关的价格机制和管理程序,为光伏发电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今年7月30日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促进新能源发展工作会议上,主管部门首次明确地释放出希望光伏发电产业适度发展的信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在这次会议上表示,综合考虑电网接入条件、设备制造商生产能力以及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规模等因素,光伏电站在现阶段应以适度规模发展,不可能一下子建设很大规模的光伏电站。

在梁志鹏看来,未来两三年时间内,国内的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以100多万千瓦较为适宜,这一规模约占2008年国内光伏电池产能的1/3。在单个项目的规模上,1万千瓦或两三万千瓦比较适当。

在2007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中国提出到2010年,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业界预期,在即将公布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中,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不过从各省区及各大投资商公布的发展目标来看,全国2000万千瓦的规划仍偏于保守。

梁志鹏表示,敦煌项目招标完成后,发改委曾多次召集企业、专家进行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最终决定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也没有决定建设多少电站。不过能源局的想法是,先建设一批光伏电站,因为相对而言,光伏电站的建设管理较为简单,与其他电站没有太大差别。

事实上,政府部门在调控产业发展速度上,一直拥有简单而又有效的工具——项目核准和定价。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通常会要求企业完成前期工作、注册成立公司并获得项目核准后,才会真正把土地划拨给企业。

此外,为了避免企业占而不发,地方政府一般会在协议中规定,如果企业在获得土地半年内没有开工建设,政府就会收回土地。

这或许是政府并不急于出手干预的底牌所在。

尽管没有对上述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8月28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光伏发电产业应做好规划,分步实施,把握好节奏感。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