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电梯企业扎堆上市 拟融资升级技术售后(2)
严凯
2010-12-23 07:59
订阅
 1  |  2 

任天笑预计,2010年,国内电梯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光电梯产品的规模大概在600亿—700亿之间,包括安装、维修等细分领域,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王友林则认为,1000亿的市场规模应该是保守估计。“如果按照目前的每年15%发展速度计算,我预计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50亿元。”王友林说。

而外资企业的预计更加乐观。日立电梯的一位中层领导告诉记者,它们的预计是到2018年,整个国内电梯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任天笑说,民营电梯企业要想抢夺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提升在研发、售后服务等差距较大领域的实力。“上市融资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任天笑说。

“这些年在发展过程中,在销售、研发及运营模式上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们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来实现这些想法。”于志刚说。

于志刚对本网记者透露,上市之后,博林特希望将募集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加大营销网络的布局三方面。

江南嘉捷则希望通过上市募集而来的资金用于完善售后服务领域。

“我们并没有为自己设定具体的份额指标,但随着实力的增强,希望市场份额能够有较大的提升。”于志刚说。

遭遇瓶颈

电梯行业相对来说属于一个较小的行业领域,甚至在国家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目录中都没有被单列。这导致电梯行业很难获得政府层面的优惠政策。

“我们想建国家级技术中心,但发改委说指导目录里没有电梯行业,而且电梯行业都不知道划归那个行业管。”王友林说。 

事实上,民营电梯企业不仅是在政策方面很难获得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已陷入了瓶颈。

任天笑称,民营电梯企业在近三年的增长速度一直都保持在30%以上。目前,上述5家民营电梯企业的产量规模均达到或超过1万台。

“一万台是一道坎,再往上走,风险就会很大。”于志刚说。让于志刚感到担忧的是,民营电梯企业尽管在产能上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但售后服务,企业管理,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跟不上。

任天笑称,电梯企业的产能扩张很容易,但真正考验企业的却是其售后服务。“电梯行业其实也算是一个服务行业,企业卖出去那么多电梯,售后服务能否跟得上?”任天笑说。

于志刚称,博林特电梯下一步主要着力于将企业的“内功”练好,因此会放慢发展速度。“博林特近三年内会把发展速度控制在10%—20%,最好是在15%。”于志刚说。

申龙电梯也意识到了量大所带来的压力。这家较早涉足电梯行业的,并且电梯品种较齐全的电梯企业前五年每年以60%的速度发展。

“今年的销量上去了,突然发现售后服务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点跟不上。因此,今后三年,公司计划放慢发展速度,尽量控制在10%左右。”申龙电梯董事长袁华山说。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